参加过高考的同学都应该知道一个名词“特长生”它是指在某些方面( 比如:音乐、体育、绘画等)有优于普通人的技能的学生叫特长生。而全国好多高校也为这些特长生设立了特招政策。这些特招政策无一例外的都是对具备一定特长的考生放宽政策,择优录取。这样看来一定程度上成为“特长生”好像是通往一所好学校的捷径。
当你具备当一个特长生的资格你走不走这条捷径?
我得到的答案是一句话“别让生活给特长压力”。
就像光怪陆离的灯火,
包围着钢筋和水泥。
就像五颜六色的衣服,
包裹着大同小异的躯体。
我是赞同他的。
就像顾城的诗“我愿天地裂,断尽回头路”。从六岁开始第一次的初见到如今十多年的陪伴,萨克斯于他更多的是情怀。亦或是一种偏执。
更何况有些东西没有艺术的滋养沾上物质和名利就会变味。
他好像从来都是不一样的。一般小孩子看见大一点的乐器,便会害怕。他却是对萨克斯情有独钟。就像好多事情我无法理解一样,我不知道一个六岁的孩子抱着好几斤的金属乐器是怎样产生一种好感。索性,他身上没有小孩子的三分钟定律。
许多人少年时非常有天赋,然而,中途消失的人有之、退出的人有之。
从音乐的时尚感知度方面,东北并不十分突出。这并不奇怪,北方城市向来不以丝竹之声取胜。但在他看来,音乐是不分雅俗的,大城市自可以有它的庙堂之声,小城市也可以有它的软语小调,这似乎与过去所说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有很大的不同。
在他看来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不仅得益于它迎合了大众的接受视野,表现的是某种真实的审美追求、文化趣味,而且它的形式也易于被人接受,从中人们寻求着一种更直接的快乐.,一种人性向自然的回归。流行音乐这种“文化快餐”不具有面对严肃音乐时的那种距离感,而是消解了音乐与生活的距离。
“音乐与生活,不应该拉开距离。
在他的生活里,音乐不可缺少。但不会拿来当饭吃。 当你的知识面、音乐素养、人生阅历有了相当的积淀以及技术达到一个高度后,你的音乐就会发生质变,它会融入进你的音乐表现当中,所以当你把对它的喜欢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消磨殆尽的时候,剩下的就只是麻木。
在他的身上,依旧保留着对萨克斯的纯真。其实艺术上有造诣的人都有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纯真。
他今后的人生,排在第一位的依然是“对音乐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