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月前,我开始记账,将自己的支出一笔一笔不论大小全部记下来,然后我发现一个问题。
我日薪很低,但是我日均开销很高,以最近8天连续支出来看,日均支出比日薪高50%。
也就是说,连续8天,我都在亏钱。
以往我也记账,但是只是流水账,从来不复盘这个钱用的值不值得、所购买的东西是不是必需。
这就导致:我记账,但是相当于没记。所以我不知道怎么样花钱才能把这个钱用的有价值甚至产生比较好的购买回报,所以其实很多年以来,我其实并不懂得如何正确花钱。
老家有一句话,看一个人能不能赚钱、存钱,等看着这个人会不会花钱。
当时是一个亲戚给了她的小孩几十块钱零钱,让小孩去买零食自己吃,小孩没把钱用完,只随便买了几样,剩下的钱亲戚让小孩自己存起来。
另一个亲戚见到了,猛夸这个孩子会体谅父母辛苦,会存钱,将来是能赚钱的人。
然后就有了那句:要想会赚钱,得先学会花钱。
我当时看着这一幕,似有所感,但并不懂。日常仍然是乱花钱,乱买东西,没把钱用到位。
其实很浪费。
我从2021年11月22日起开始记账,从这两个半月的记账生涯中,我窥探到一些关于我自己的平常不注意的关顾成败的细节:
1.没有好好吃饭,尤其是早餐
乍一看,我花费在饮食上的钱占据全部支出的大头,高达60%多,但是我吃的并不好。
并非是高档不高档的区别,而是没有做到营养均衡,种类丰富。甚至不能满足最基本的营养均衡。
日常吃食多以粉面为主(这里酷爱各种哨子的粉&面),更多的是零食、烧烤等,尤其以烧烤类支出较多。
这就导致我不仅营养摄入不足,种类不丰富,而且存在饮食较为油腻、缺乏蔬菜水果、重油重盐重调料、重碳水少蛋白。
进一步导致我体重超重、尿酸偏高、存在较多慢性疾病风险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爆发力不强且耐力差。
也更加容易猝死。
讲真,我在作死这件事情上还真的有够大胆,这种饮食习惯下我居然还敢长期熬夜。
2.花费在自我提升上的金钱比较少
钱嘛,不是用来提升认知就是用来交智商税。可叹我有许多笔钱都是用来交智商税了: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最显而易见的智商税,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超重再去采用不合理的减肥方法交的钱是智商税(幸而只是胃伤着了一段时间,没造成其他更严重的伤害,不然就是生命税、寿税了)
因为不懂社会百态被骗过几次交的智商税、
因为不懂人性被借钱没有收回来交的智商税、
因为不懂科学被忽悠交的智商税…
如今算来,一笔一笔都是当年没好好学习的泪啊!
如今社会瞬息万变,而我连老本都不够啃的,有什么资格和底气不来提升自己,只想躺平?
可叹别人的躺平只是自嘲说说而已,而我却是将其奉为圣旨实力践行。哦,这又是一种智商税,我把这种思维叫做未来税。
以往最多就是在读书软件上买一两本电子书(不是网络小说),现在开始做线下的付费学习,真的是体验到那句话:书非借不可读,知识非付费不能学。可叹我自己不够聪明不够努力。
3.花在形象管理上的钱很少
日前所述,我的日常开始中,60%左右是饮食,虽然勉强也能以吃货自居(然而实际上到底是哪两个字,你我知道就行,说出来未免太伤人),但体型这方面来说真的不敢恭维。
这也就导致我不爱逛街,不爱买衣服,不爱捯饬自己。
有时候家人看我素面朝天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说我像大山里的留守儿童,虽然咱的确是大山里的人,也的确当过几天的留守儿童,但咱已经长大了,多少得有点羞耻心了。
而且形象这个东西,在很多方面来说就是通行证,我没把这个通行证用好,惭愧,浪费。
4.花在见世面上的钱很少
所谓见世面,得先见,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有所沉淀。
但是我几乎不去旅游、不去思考、不去深耕自己所在行业,不去扩大人际圈、不去尝试新的东西,这就导致自己经常钻牛角尖,看东西的视野也很浅薄,没有足够的分析力、判断力。
我一直以为,人生活在世界上,并非孤立个体,你要参与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中来,去投入生活,去搞事业建设,你才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一辈子才能活的热烈而自在。才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
而这些都需要一个东西:钱!
当然,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我今天才想到这个视角:你要把社会各个方面视为可循环的资源。
我认为,这是“财商”的根本所在。
并非出自于什么经济学、社会学的专业见解,而是出自我连续记账两个半月的一点点思考和自省。
所以回到文章标题:培养财商最基础、最简单的、最有效的一个方法,是自己要先记账,自己要了解自己是怎么花钱的。
从你花钱的方式,你可以深入挖掘,了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资源观,了解自己不足的地方,发现自己擅长的地方。
这样,你才有可能实现财富的正向积累,而非负债的正向积累。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