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基金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差不多一模一样的基金,比如
当然也有很多的小伙伴是从来没看就直接选了的,他们粗略的估计着应该差不多吧,或者压根就没有自己的方法论,要具体的说说为什么选,还真说不出所以然来。
首先,这两只基金呢,都是华夏基金公司开发的基金,而且都是买卖沪深300ETF的基金,ETF只能用股票账户来买,但是ETF联接就可以在支付宝或者是天天基金网上面去买。唯一的区别呢,就是基金尾巴最后面的那个字母。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看一下这两只基金它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就因为这一个字母的不同。
从上面两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只基金的成立时间是不同的,一只呢是09年成立的,但是另外一只的话就成立的比较晚,去年初才成立。而且两只基金的规模也不一样,因为成立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它的规模啊,积累的已经很多了。
当然规模肯定是越大越好的,为什么呢?因为ETF基金可以同时在场内和场外进行购买。一方面它可以像股票那样在股票账户里面进行买卖,另一方面的话可以像传统的,就是我们在支付宝上买基金那样去买卖。所以呢,在两个地方买卖的话,就会有两个不一样的价格会出现,就像是我们啊,广东的番茄和陕西的番茄,有时候因为天气方面的原因,也会有不一样的价格。那么在过去,或者说是现在也仍然还有很多人会去赚这个差价,也就是倒买倒卖了。
那么基金呢,也同样有人去倒买倒卖,而且这些人还主要是大客户,因为它的买卖的起点也差不多是100万起。我们都知道啊,就是我们现在买的大部分的基金都是去投资很多的股票,这些股票每天的波动就会出现一个净值,就是基金经理赚的收益嘛,就会体现在净值上面。反过来净值它对应的就是一篮子的股票。
所以那些大客户,他们去买卖这种场内基金的话,就是在用一篮子的股票去买场外的净值,或者呢,用场外的净值去换场内的一篮子股票。那么很明显,如果突然之间有太多的股票,换成净值,加入到了基金里面,那么整个基金的业绩肯定会受到一些波动的。
就好像是说,原来我的番茄都是质量比较好的价格,都是在三块钱的那什么样子,但是突然之间来了一些不太优质的那些番茄,就会把整个番茄的均价给降低。肯定很明显就会影响到我最后的整个收益吗?但是如果我的好番茄的数量足够足够的多,那么即使突然之间被换回来一部分不太好的股票,那么对整个的业绩也不太会造成蛮大的影响。
因此啊,如果基金的规模越大的话,那么肯定是比较安全的,因为业绩的波动会比较稳。
虽然C才成立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呢,因为它它是买ETF的基金,所以它的成立时间尽管短,也是没有多大影响的,跟踪指数的能力主要看它买的ETF。
另外两只基金的净值也是不一样的,也是成立时间早晚的原因。但是这个高低也无所谓啦,因为我们买的时候确认的是份额。就是我们买入基金之后,一般第二天就会确认份额,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天的净值一直要等到七八点钟才会最终确认。等到净值确认以后呢,那么你买入的金额就会除以这个净值,然后就等于你买入的份额。
大家在卖出的时候也可以去关注一下,你可以看到卖出的也是份额,那么这个时候呢,如果就是你之前在净值比较低的时候买入份额,而现在的净值比较高的时候去卖出份额的话,这个差价就是你赚的到钱。卖出之后也是第二天才能确认,也是因为净值要到当天的晚上七八点才能确认的原因,确认之后的净值乘以卖出的份额,就等于你账户上面能够收回来的资金。
持有人结构显示A主要持有人是散户。嗯,就是超过一半了嘛。当然这个也不是很明显啊,但是其他的很多A和C都会很明显的。这是你可以看到持有人结构里的个人投资者占据了七八成。
这个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啊,像我们作为个人投资者,就应该去买个人投资者比较集合的那只基金。但是玩笑归玩笑,具体原因还是说一下。就是个人投资者,他每次买入卖出的份额有限,尤其是他卖出的份额是有限的,这样的话基金经理他就不用去预备很多的资金去应付投资者的赎回。可以有更充足的资金去做自己的一个买卖决策。
但是呢,我们看到另外一只C就不一样了,它的持有人结构里面显示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另外我们也看到他的资金变动都是非常大的。这样就会导致基金经理要应付大额的赎回,就不能好好的操作了。
就好像是我开饭店,如果是个人投资者参与投资,中间他们想抽回投资的话,一般也不会很多,我也不用准备太多的应急资金。可以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但是如果是机构来参与我的投资,那它抽回的资金肯定是很大的,我得准备更多的应急资金,而且也不太会投资周转太长的资金。甚至是提前半年开始准备燕窝也要着重考虑,搞不好期间一大笔钱被抽回,我面临资金短缺的尴尬。
显然前者相对于后者对于我来说会更好,不用战战兢兢的做生意。同理,基金经理做投资也是一样的,老是考虑有一大笔钱会没有,肯定不能好好的投资啦。当然,机构因为有研发能力和资金能力,它们的投资决策也是不同的。
如有疑问请私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