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仅根据字面,就大致能明白是个什么玩意儿。
《阿甘正传》有句经典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
盲盒,就是这种味道。
闲鱼官方数据披露,二手盲盒交易已成为千万级市场。单2019年,就有总计30万的玩家在闲鱼平台进行过交易,每月发布的数量均较上年同期增长320%以上,最受追捧的款式更是狂涨39倍。2018年Molly系列产品一年内卖了400万个,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2亿元,今年预计最少销量翻番,卖到800万个。POP MART是大陆市场的拓荒者和成功的代表,于2017年新三板挂牌上市。
盲盒到底给消费者下了什么药,让人一买就上瘾,越买越上瘾。
就像天猫旗舰店的那句宣传slogan一样:一直抽盒一直爽。
为此,我尝试买了第一个盲盒,体验了一下拆盒到底会不会上瘾。事实证明,你真的别去体验,一体验就完全停不下来,比炫脉还停不下来。玩着玩着,我想,咦这不是换汤不换汤药吗?这个玩法,早就在小时候干脆面集神奇宝贝卡的时候就流行了啊?那时候5毛一包,现在叫得洋气一些,就要收59啦?
永远用不烂的营销梗:我们从儿时开始也沉沦到现在
不知道大家的小时候有没有吃干脆面集神奇宝贝卡的经历。反正我经历过,还被老师叫了家长,说我一下课就跑到小卖部去买零食,心思没有花在读书上。
小浣熊方便面里曾经也附赠过水浒好汉卡。而后,奇多如法炮制,在2000年发行一套以三国人物为主题的卡片,2002年发行的57枚战斗陀螺。多少人曾经梦想集齐这些卡片,买了不计其数的垃圾食品,而在小时候,我们就深刻地领悟了“物物交易”的时代,我们也莫名其妙地就懂了,那些越难收集到的卡片,就值得用更多的卡片来换取。
可以说,从小,我们就通过这种营销手段,知道:盲盒,快乐在盲目、昂贵在少量。
这样的营销手法,永远都在以新的形式出现。旅行青蛙寄给你的明信片和伴手礼;英雄联盟下次抽奖是什么皮肤;支付宝的敬业卡永远那么难集。游戏领域“氪金”购买ssr的现象背后也是“盲盒”逻辑。《阴阳师》、《恋于制作人》等就设置了一系列道具卡,有些能增加角色技能,有些能推动特定情,有些则只是美观值得收藏,卡牌分为N、R、SR、SSR几个级别,供玩家随机抽取,其中最高级的ssr(superior super rare)抽到的概率极低。
从潮玩爱好者们的圈子发散开来,IP盲盒从小众走向大众,被越来越多的非圈内人士所热爱,大家痴迷于拆开下一个盲盒的兴奋感,获得一个“隐藏款”能惊喜到发狂。
不论是小时候的集卡,支付宝延伸出来的集五福,如今的集盲盒,说白了,其实就是商家不断利用消费者的“收集癖”心理,不断通过未知的刺激和已知的满足感,把目标客户变成忠诚客户的过程。
所谓:氪金族千千万,收集癖占一半。
真是打得一手好牌。
年轻群体接受度极高:女性成为高消费群体
从泡泡玛特官方提供的用户数据看,其目标用户中18岁至24岁的消费者占比最多,达到32%,其次是25岁至29岁、30岁至34岁的消费者,分别占到26%和20%,所有消费者中仅女性就占到75%。
从情感体验消费,到盲盒的社交价值,或许可以为这一现象做出些许合理的解释。
盲盒在卡通人物的动作、表情、服装上都经过精心设计,具备了“萌”“酷”等属性,特别符合年轻人如今的自我定位和价值倾向。而18岁之后,进入大学,大部分人有了自己可控的资金,盲盒单价不高,成为了很多大学生可以消费得起的一种“奢侈”。而对处于工作生活压力下的年轻人来说,盲盒的市场属性和外观特点,都带来“治愈”,我自己有深刻的感觉,办公室的桌子上精致地摆上几个Molly,有时候工作累了,转眼看到他们,真的会“会心一笑”。
女性,似乎天生就在事物的外观上,表现出独特的追求,在“收集”的时候,也更倾向收集一些好看但可能没什么实用价值的东西,比如彩妆品,比如可爱的玩偶。男性则相反,收集时更注重实用价值,比如单反、镜头等。
同时,如今的女性群体,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我满足和自我认同的追求,远远超过之前。看看女生们现在“败”的产品,美妆、护肤、文具、饰品……
除此之外,盲盒的社交属性,正在为它的价值产生出更多衍生的意义。
在微博、B站等社交、视频网站搜索“盲盒”,会发现不少播放量相当可观的拆盲盒视频,大部分博主动辄十几个盲盒一起拆,或者斥巨资拆盲盒,满足消费群体的好奇心。会好奇别人到底“开”到了什么,如果别人得到的也都是不喜欢的,就会引起“相对舒适”,反之则会羡慕、嫉妒,“引起不适”,如果博主拆出了“隐藏款”,弹幕都是一排“吸欧气”。
盲盒俨然成为了社交产品,人们有了共同的文化圈,自然也有了共同的社交内容。除了在网络上,拆盒能够迅速建立共同的圈子之外,盲盒本身的可置换属性,也为其社交价值的衍生提供了便捷。我被我的好朋友拉入了一个盲盒交流群,惊讶于群内的有组织有纪律,大家分享自己拆到了什么,提出交换的意愿和需求,甚至连店内的上新、补货都在群内有固定的通知。
大家的感情有了共鸣,也更容易成为好朋友。
群里面也和谐到:我快乐着你的快乐,你悲伤着我的悲伤。
盲盒给我们这一代,肯定留下了不少的时代记忆,不论是真正的blind box,还是其衍生出来的其他形式。下一个“盲盒经济”在哪里,或许就像盲盒一样,要等到打开了,才会知道。
你有购买盲盒的经历,可以一起分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