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见一篇讨论“自杀式单身”的文章,指的是一个人既不主动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却又经常幻想自己会遇见的爱情。
看完之后,蓦然想起自己的社交圈子好像也已经很久没有扩展,甚至已经缩小了不少。
我是个不太健谈的人,话多三句死,实在是不知道应该聊些什么,所以也是个不怎么主动的人,佩服那些特别能聊的人,不知道他们为啥那么能聊ㄟ(´・ᴗ・`)ノ
我仔细想了想,我好像从来都是被迫性社交,小时候我在农村读到了三年级,三年级下册时因为一些家事,跟着爷爷奶奶去到县城读书。那时候应该是因为并不适应环境的突然转换,加上一些环境因素,和班上的通宵一直合不来,半个学期过去,一个朋友都没有交到,反倒是经常有些小矛盾,加上我插班生的“外来者”身份,他们更久“团结一心”起来了。
好在四年级时我又换了一所小学,环境好上不少,我也开始适应城市(尽管只是小城市)里的生活和习惯,跟新的同学相处的出奇的融洽,虽然依旧没有一个要好的朋友,但是至少都能一起玩一下说两句话。到了五年级,才终于有了“重大性突破”,总算是和几个同学玩熟了,有了那么个“小圈子”,偶尔会分享零食,玩游戏会叫上一起,一起谈天说地,讨论游戏玩具或是新开播的动画片。现在想来完全是因为时间的堆积和环境的逼迫才发展出了一些并不牢靠的友谊,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
小学毕业之后,一下子分开,大家就要各奔东西,去上不同的中学。我考上了一所县内排名中等的中学,而很不幸的,当时和我玩的不错的几个朋友虽然也有人在这所学校,但是没有一个和我分在一班。
这里或许又如何会说反正在一个学校离得又不远,走几步就能见到,也没什么嘛!可是我说过我并不是个主动的人,一直以来也都是被别人拉着一起去玩,一下子换了个环境就懵逼了,哪还有心思去找他们联络感情(况且就算有想法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联络感情)。理所当然的一行人就这么渐行渐远了,前年过年时他们在群里提议去给班主任拜年,我也凑个热闹,结果六个人到了之后,我就一直在旁边磕着瓜子看他们闲聊,偶尔才能插上半句,气氛好不尴尬。
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的事已经忘得七七八八;另一方面则是实在没有这样的经历,以往给长辈拜年也只是走个过场,喝(hè)个喜庆,万事自有家长应付,我只负责收红包就好,而今自己“单独行动”,就不知道该聊些什么了。
出现这样一个我,家庭教育自然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的。我奶奶年轻时嫁到爷爷这边,受了不少苦,约莫是杯弓蛇影,从小告诫我不要相信别人、不要去和别人玩,更是不许我带同学到家里去玩,我自我封闭的性格于此不无关系。
所幸我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仍有机会更改我的人生,我能借他人之眼看见自己的不足,同时也略有些遗憾没有生在更好的时代,终究是要靠自己去将一切改变,好在我的下一代至少不会重蹈我的覆辙,因为我会让他避开我走过的雷区。
世间终会更加美好吧,我不知道,未来的事,谁又说得准呢,我觉得呀,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就已经是为现在的时代做贡献了。
因为优秀的人,会带着身边的人变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