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妈妈问我,“我家宝宝1岁多了,陪他玩什么游戏,才能让他变得更聪明呢?”
妈妈们问得没错。给宝宝玩适龄的玩具和游戏,是可以促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精细动作能力等的发展,让孩子越玩越聪明的。
之前,小样妈写过一篇“0-1岁宝宝玩什么”的文章,宝宝不到一岁的,可以看这篇:
今天,小样妈再来分享5类适合1-3岁宝贝玩的游戏。
如果你经常烦恼,不知道陪孩子玩什么,那你可要注意看哦。因为这些游戏都是科学研究证实,能够促进宝贝智力发展的,可比动画片有营养多了。
01 身体运动游戏
在很多妈妈的观念里,搭积木、玩拼图能让宝贝变聪明,而跑跑跳跳、爬上爬下,好像就和聪明没啥关系了,对吗?
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会。科学研究发现,运动对孩子大脑和智力的发育,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孩子运动时激活的脑区,在很大程度上,是和认知活动的脑区相重合的。
另一方面,运动能改善孩子的血液循环,增加对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体重的3%,但血液消耗量和耗氧量都达到了20%以上。所以经常运动的孩子,头脑会更灵光。
法国科学家就曾做过研究。他们找来1-6年级的学生,一组参加额外的体育运动,另一组不参加。
结果发现,虽然参加运动的孩子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了,但他们的成绩却比不运动的孩子更好,是不是很意外呢?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与其让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学习,不如从小就加强体育运动。不仅孩子学得轻松,效果也会更好。
而对于1-3岁的孩子,他们本就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喜欢爬上爬下,跑来跑去。我们只要少限制他们,有空的时候,陪他们玩一些活动身体的游戏就好了。
比如玩球。
在孩子还不太会走路的时候,我们可以和他面对面地坐着,把球滚到他身边,然后让他把球丢回来。
等他走路利落一点,我们可以和孩子玩扔球、捡球、踢球的游戏。
除了球类运动,和孩子追逐嬉戏也很不错。
在家里,我们可以玩小时候玩过的丢手绢、一二三木头人。
在开阔一点的地方,可以让孩子假扮大灰狼来抓我们,或者玩吹泡泡的游戏,让孩子追着泡泡跑来跑去。
只要跑动起来,孩子就能活动到身体,促进大脑的发育。
02 精细动作游戏
简单来说,就是指能让孩子运动到手指、手腕、手部的游戏。比如抓握东西,拿勺子,用蜡笔画画,搭积木,扣扣子等。
精细动作游戏对孩子大脑的发育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首先,别看我们的双手只占身体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在大脑皮层上可是占了很大一块版图。
而且手部的功能区和言语机能区非常接近,所以经常锻炼双手,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其次,孩子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很多活动都需要手来完成。小到生活自理,大到写字、画画、弹钢琴。
如果孩子手部的协调、运用能力不强,他做很多事的时候都会遇到阻碍。
最后,精细动作一般都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保持安静才能完成,所以这类游戏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好处的。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些游戏,来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
给孩子准备一些大米、豆子,让他用勺子,把这些食物舀进不同的容器里。容器的口子越小,难度就越大。
如果怕孩子弄撒,可以把这些材料放进一个大一点的托盘里。
给孩子一个大夹子,让他练习夹东西。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没办法单手拿住夹子。这时他们会想办法,两只手一起配合来夹住东西,也是很机智的。
在卷筒纸芯上打洞,再准备一打吸管,孩子就能玩穿洞的游戏。
一根绳子,几个纸卷,也可以变成好玩的游戏,让孩子锻炼手眼协调和专注能力。
类似的精细动作游戏还有很多,比如拿蜡笔画画、搭积木、套圈、把吸管放进瓶子里、让孩子自己吃饭,等等。
只要妈妈们多留心,让孩子经常活动双手,到处都是变聪明的机会。
03 搭建类游戏
我们常见的积木、乐高、雪花片等,都是搭建类的玩具。这类玩具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多好处。
就拿搭积木来说吧,宝宝垒高、推倒的过程,有助于培养空间感,这可是今后学习数学、物理的基础。
积木的表面很光滑,要想搭得高,搭出特定的造型,孩子就要保持专注,学会控制手部的动作,还要在不断的尝试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积木才能搭稳)。
这对孩子专注力、问题解决能力,还有创造力、发散思维的培养,都是很有帮助的。
好处说了这么多,搭建类游戏具体要怎么玩呢?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我们可以给他玩大块的积木,各种罐头,甚至是快递纸盒。
除了垒高,我们还可以用积木、乐高来教孩子学习颜色、形状等概念,玩分类、数数的游戏。
可以发挥想象力,给动物们搭个农场、动物园。
可以在阳光或灯光下,观察积木投下的影子。
更多的积木、乐高玩法,可以看这两篇文章。
04 认知类游戏
简单来说,就是教孩子学习颜色、形状、动物、水果等概念。
可以让孩子把彩色麦圈、彩虹糖、乐高积木等,按照颜色来分类。
可以用胶带在地上贴出形状,请孩子把玩具、书本、遥控器等按形状来分类。
可以带孩子逛超市、逛菜场,去看一看、摸一摸不同的水果和蔬菜。
还可以去动物园,观察一下真实的动物长什么样。
回家后可以问问孩子,哪些动物是有花纹的,哪些是有羽毛的,既帮孩子锻炼了记忆力,也是启发他思考问题。
05 假装游戏
假装游戏,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家家”。
因为游戏中有很多假装的成分,比如把积木当成面包,把兔子玩偶当成小宝宝,孩子假装自己是医生等,所以在儿童发展领域,心理学家把这类游戏称为“假装游戏”“象征性游戏”。
虽然假装游戏很常见,孩子们不用大人教,就会自发地玩,但它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好处。
首先,假装游戏中有很多假装的成分,比如用积木代替面包。
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找到积木和面包的共同点,然后把积木当作一种符号,来代替他头脑中的面包。
所以经常玩假装游戏,能够发展孩子的符号表征功能,还有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其次,孩子在玩假装游戏的过程中,需要设置情节,和小伙伴沟通,一起解决问题等,所以假装游戏能促进孩子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最后,假装游戏还能帮孩子克服成长中的挑战,让他变得更勇敢。
比如孩子害怕刷牙,和他玩假扮牙医的游戏,他肯定很乐意。
孩子刚上幼儿园,不太适应,那就让他扮成幼儿园老师,爸爸妈妈扮成小朋友,一起来“过一天”幼儿园的生活。孩子对这些场景熟悉了,适应起来也会更容易。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1-3岁孩子最需要玩的5类游戏。
这些游戏对孩子的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读绘本、画画、听音乐、唱儿歌,也都是很有益的活动。因为篇幅的原因,小样妈就不一一介绍了。
如果你家宝贝很少玩某一类游戏,或者很爱看电视、玩手机,那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起来,多陪孩子玩玩上面的游戏,否则将来上了幼儿园,孩子很可能会不适应哦。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转发支持小样妈。
更多早教游戏文章,可以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