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大多数人都静不下心来阅读,总以没时间为借口,其实这是一种对自己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现代社会是终身学习的文明社会,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里,只要稍稍不努力,稍微松懈就会被别人超越。所以,坚持阅读学习对我们来说,是很好必要的。
此外,很多人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写作者来说,我读书了,但是我感觉没有用怎么办?即使每天都坚持阅读,我仍然不知道要写什么,没有素材可写,这可怎么办才好?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也一度陷入这样的困惑中,打开了文档,却不知道如何展开写作,不知道如何下笔,阅读过的书籍在脑海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如同水过鸭背。
直到我今天阅读了一本关于自媒体写作的书,书中的其中一个章节便是提到阅读和写作。学习完之后,我才明白,只有启动“读写模式”,才能让读书促进写作。
阅读是写作的重要素材来源,不断地阅读输入才能更好地输出。那么,何为“读写模式”呢?其实就是通常我们写的读后感,按照先读后写的方式进行。好处是先读文章,有了感受再写,有利于培养阅读习惯。“读写模式”有两大特点,一是可以先读后写,也可以先写后读;二是以小片段为单位,多角度引发写作思路,锻炼了写作思维。
先读后写的方式有:一是看有没有某句话可以触动我,触动我什么了?把我看了这句话的感触写成心得感悟的文章;二是看有没有哪个词震撼了我的心灵,或者特别有感觉,把自己的感悟也写下来;三是看有没有哪个标点符号用得“恰到好处”,值得推敲,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通过阅读之后写感触,都是阅读输出。
以上的方法都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能够很好地对阅读的内容做个深入的理解,把阅读过的内容写成心得感悟和启发,同时能够加深对内容的记忆,积累转化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
其次是,先写后读,这就需要我们先动笔去写,把自己想要写的内容主题确定下来,再进行写文章。这时候我们也许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候就要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是一种很好的内化知识的学习方式。
就好比说,在写文章时,我想优化自己的语言,想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去造句,那么我就会有意识地去搜索和学习比喻句的相关写法,这就是有目地的学习,学完后便能将知识内化为我所用。先写后读还能帮助我们开阔视野,增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且有利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不管是先读后写,还是先写后读,都能让我们在读中写,在写中读,保持读书和写作之间的平衡,启动“读写模式”,让读书促进写作。
今天写下这篇分享内容,就是在我阅读之后的基础上进行分享的,希望对在阅读和写作中迷茫的我们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