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岁的儿子从他姑家打来电话:“娘,你想我了吗?”
我一愣,说实话,我真没有想起他。
这段时间报了个写作学习班,他在家吵得我不得安生。基本功底子本来就薄弱,刚捋好的思路常常被他咔嚓打断,顿时卡的我半天摸不着头绪。这段时间他们爷俩都不在家,我是快乐的单身贵族,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还想他?
“你走几天了?”我问。
“嗯,我算算,十三天了。”
“不说好十五天才回家的吗?等两天再想我吧。”
他走之前我们约定好的,让我清静的学完写作课。十五天以内不许回家的。
电话那头悄然无声,一秒,两秒,三秒。我以为他把电话挂断了刚想喊骏……“好吧,那我再过两天回家吧。”声音低沉,失望,失落。
我顿生歉意:“你是不是想家啦?要是实在受不了就明早回来吧。中午太热,你早点来。”
“哦,知道了,我早早爬起来回家。挂了,妈。”声音顿时变得几近欢呼着。
放下电话我若有所思,或许想念一词,离家的人往往比在家的人更感别离苦。
早上八点钟,我还在睡梦中儿子就到家了。他总是那样放学进家也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妈——妈——妈”我被他吵醒带着不快的口吻抱怨着:“你也太早了吧!我昨晚写到一点呢。”
他欢呼雀跃的扑到我怀里,把头在我胸前蹭了又蹭,像个小娃娃。我说咱都青少年了好不好还撒娇撒痴。
他抬头望着我的脸看了又看:“妈,我感觉你变样了,你的头变小了。”
“是妈妈变瘦啦!脸小了。”我纠正他。
“你怎么会瘦的?你又不好好吃饭了吗?”他这话问的有点像大人。
我说:“你在家的时候我再忙也得按时做饭,饿不饿都得陪着你吃点。你不在家我一个人饿了也懒得弄。”
“都怪你不好好照顾自己。”儿子的声音有些呜咽,头埋在我胸前默默不动好一会儿。松开我时低着头走进他自己的房间,轻轻的把门带上。留下我和胸前的一片湿渍。
一股暖流伴着愧疚涌上心头。儿子大了知道疼我了,或许儿子早就长大,只是自私的我们被没完没了的忙束缚着无暇顾及他的成长。
我伤风感冒头痛脑热的时候,早餐都是儿子弄好端到我床前。他要么买来豆浆包子油条,要么自己用电饼铛煎鸡蛋饼,火腿肠,馒头片等。中午放学到家就问我还难受吗?吃药了吗?想吃啥?
有时想起他的懂事,我感觉要幸福的飘上天。有时看他淘气的,把家搞的遍地狼烟民不聊生,就恨不得把他扔出地球八年见不着他。
记得儿子八岁的时候,我和老公吵了一架。我让他滚的远远的,不想见他。老公战败灰溜溜的去他场里住了几天。
后来儿子给我上了一课,听起来不像他这个年龄所能感悟的人生哲理:“妈,你还生气不?其实家是养人的地方,要是人都走完了那还要家干什么呢?”
可现在我好像又在犯同一件错误,到底谁没长大?
我们都说母爱是无私的,但有的时候母爱也是烦躁的。有句话是怎么说的:家鸡天打团团转,野鸡不打漫天飞。不管我们怎么训示自己的孩子,他们都不会记仇跟我们可亲可亲了——在你没长大我还没老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