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感觉身体有些疲惫,闲暇之时想放松下,偶然间看到以前买的一本《心灵鸡汤全集》,此书买了已有数年,一直被束之高阁,遂想着闲来无事,读一读给自己的心灵喝点鸡汤补一补。
读了几篇文章之后,发现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试图通过一个或几个故事得出一个人生感悟,文章的意图大多是希望读者由情绪上的负能量转换为正能量,让你每天都活在正能量中。文章乍一读来是一种非常棒的文体,带给了人满满的正能量。然而细细思来,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鸡汤文的作者并没有指出具体改善的建议,这不由的引起我的思考。
我举其中一文做例子: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有一位年轻人,他特别想发财,一天到晚想着自己怎样才能发财,怎样可以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可是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他想到了先找一位有钱的富翁问问,看看人家是怎么发财的。
于是这位年轻人拿来了当时的富豪排行榜,找到了当时排名第一的美孚石油公司的洛克菲勒。洛克菲勒从小的日子过得也很苦,也没有上过什么学,最后就成为亿万富翁了。
有一天,这位小伙子来到了洛克菲勒的家门口,按响了门铃。巧的是当天洛克菲勒正一个人在家没事做呢!他打开门一看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小伙子,于是就问他的姓名。
小伙子介绍说:“您好,我是一位十分想上进的人,我想和您讨教一下,您是如何成为亿万富翁的?”洛克菲勒把这位小伙子请进了屋。年轻人进屋一看,屋子富丽堂皇、金碧辉煌。他从来就没有见过装修得这么漂亮的房子。
这时,洛克菲勒先生对这位小伙子说:“今天家里的佣人都放假了,我要招呼你的话,也不知道相关的东西在什么地方。
现在我只找到一个西瓜,就用它来招待你吧!”于是他把西瓜切成了大小不等的3块,对小伙子说:“如果这3块西瓜代表你以后可能得到的不同利益,你如何选择?”
这位小伙子选择得十分快,他拿起那3块儿西瓜中最大的一块儿,吃了起来。洛克菲勒先生则选择了其中最小的一块吃了起来。就在小伙子还在吃着那块最大的西瓜时,洛克菲勒先生已经吃完了那块儿最小的瓜,随手又拿起了另外的一块儿,冲着小伙子哈哈大笑,之后又把第二块儿西瓜也吃完了。
这时,小伙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3块儿西瓜里,虽然小伙子拿的那块儿最大,但是洛克菲勒先生吃的2小块儿加起来,可比小伙子吃的那1块儿大多了。
吃完西瓜,洛克菲勒先生跟小伙子讲起了自己成长与发财的经历。最后和小伙子说:“要想成功,你先要学会放弃眼前的那些利益,这样才能获取长远的大利,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这个故事情节很简单,想发财就要学会放弃眼前利益,这是这篇鸡汤文给我们的建议。然而,放弃眼前利益就一定能成功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所以由阅读鸡汤文我总结出一个道理,就是建议或意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意见性建议”,你说他对又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味同嚼蜡,毫无营养;一种是“工程性建议”,告诉你如何设定目标,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去行动。我个人认为鸡汤文大多是“意见性建议”,鲜有明确说明你该怎样行动的。
还拿上面切西瓜的故事为例,我觉得如果洛克菲勒想给出年轻人“工程性建议”,首先应了解年轻人熟悉擅长的领域,在这个领域或行业应当达成一个怎样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方法,具备条件之后要怎样去行动,行动完成后及时反馈目标达成情况以便继续推进。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有效的目标、方法、行动建议,达成目标的可能性会更大。
心灵鸡汤所面对的主要阅读人群,大多存在着失落、迷茫、感情等问题,人处在这个阶段的时候,比任何阶段都需要关怀和爱。他们的失落、迷茫和脆弱,可能是因为在各自的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问题。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需要的是冷静与理性,有了这些他们才能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而鸡汤文的目的不在于解决问题,而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使人的负能量转换为正能量。个人认为鸡汤文还是少读为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现它才是重要的,也是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