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庭属于哪种结构?

今天我们谈谈家庭结构,它分为外部结构和内部(心理)结构。


外部结构,是按照家庭人口、成员关系和共同生活等方面,分成几种类型;这种是看得见的,比如连邻居都知道,隔壁住的是一个丁克家庭,还是一个421主干家庭。


而内部(心理)结构,比如家人之间的权力等级划分、家庭边界是否清晰以及家庭亚系统如何存在,外人是看不见的,有时候连家庭成员都看不清,只是感觉情绪和行为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支配着;直至家庭成员出现了状况,也只是隐约感觉与家庭互动有关,但不知道如何调整。


首先来看看外部可视化的家庭结构。法国的勒普莱最早划分了家庭类型,后来美国的默多克(非邓文迪的丈夫,哈)和中国的费孝通,还有我们德国的家庭治疗老师们也做了不同的划分,我在这里列出8种家庭结构和相应的关注点,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1、核心家庭,由夫妻和子女组成;这种是所有家庭结构的基础,也是现代最主要的家庭类型,放开二胎以后,这类家庭人口组成是2+1或2+2,也有少数2+3或更多。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视频,是一个七孩的母亲,下面有网友酸酸的留言,说有钱当然可以多生。我看她与长女的差距只有19岁,料想当年也未必有钱,到底是有钱多生,还是多生才有了赚钱的动力?任何事情都是中性的,当事人赋予它不同的意义,就会转动不同的循环齿轮(正向或负向),从而带来不同的结果。如果负向看待多子,那因养育问题带来的抱怨和争吵,就足够把一家人消耗得动弹不了,更不用说赚钱啦。


2、丁克家庭,由夫妻组成,没有子女。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社保体系的完善,让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选择丁克,包括名人,比如:梁朝伟刘嘉玲,李健孟小蓓和周润发陈荟莲等;当然,有些是主动选择,有些是被动接受,比如周润发就有过失子之痛。


选择丁克这种家庭模式对女人有一定的风险,因为中途后悔,男人还有生育能力,而女人却未必;就像香港著名歌星谭咏麟与妻子约好丁克,但中途反悔,与其他女人生子,年近半百的正妻只能出家为尼。前不久,73岁的徐克导演也当了爸爸。有些女性在丁克的同时,选择冻卵,也不失为一种退路。


3、单亲家庭,由一名家长和子女组成,由于夫妻离异或夫妻一方去世形成。很多人恋爱时,明确不找单亲家庭的孩子。其实,有些家庭成员齐全的孩子,却因为养育不当,而出现重大心理问题;相反,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如果能在一个健康的氛围长大,比如有些人虽然因为离异,没有了夫妻的身份,但父母的功能做得很好,他们的孩子就会成长得比较好。

至于很多人担心找到妈宝男、妈宝女,你还是要看恋人与家人具体的互动,不是说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就一定是妈宝男、妈宝女。


4、重组家庭,基于再婚产生,指的是夫妻至少有一方已经历过至少一次婚姻,并有一个或多个前次婚姻的孩子。重组家庭的子女与继父母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没有人类靠近自己的后代而产生的自然亲情;所以,后妈或后爸要当好,的确是不容易的,需要很多爱心和耐心,如果孩子比较大,磨合的过程可能挫败更多。

另外,如果再婚后育有共同子女,那同胞竞争的问题会更为复杂——有些会更加疼爱后出生的子女,毕竟年龄更小;但也有疼爱前婚子女的,因为想着只有自己一份爱了,更要多疼爱一些。还有经济分配的复杂,比如钱不想用在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继子女身上等,引发许多矛盾。总之,重组家庭需要更多的智慧去经营好。


5、同性家庭,目前国内法律还不允许同性登记结婚,但这种家庭类型正在国内悄悄出现,比如我有个学生和他的伴侣就在国外注册,还领养了一个小孩,也得到了双方父母的祝福,目前生活得很好。

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他又是自由职业,可能稍微容易一点,在国内很多城市我知道是非常艰难的。

有些国家承认同性家庭,包括法律条文也留出了空间,比如将夫妻描述成配偶,将父母改成双亲等。


6、主干家庭,也称直系家庭,指的是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以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这种家庭代际情感交流多,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和管理家务有一些便利,但家庭中有两对夫妻、两个中心,容易产生权力之争,比如常见的婆媳矛盾等等。

其实,婆媳矛盾的核心是这个丈夫的成熟度,如果夫妻关系和母子关系都比较和睦,且丈夫在婆媳矛盾时能不回避、不偏袒,大概率婆媳矛盾不会升级。


7、联合家庭,指的是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比如兄弟姐妹结婚了,但依然不分家、住在一起,像封建社会大部分是联合家庭,比如《红楼梦》、《大宅门》就是描述联合家庭、甚至大家族的兴衰史。联合家庭的关系通常也会更复杂一些,包括经济利益和人际互动。

现在的社会,除了农村,城市这种形式几乎没有了,一个是现在都自谋生路,不用家族发“月例银子”过活;还有,商品房的居住环境,也没办法容纳很多人。当然,也有变通的形式,比如邻居一户广东人家在不同楼层有三个兄弟,我经常碰见老太太煲了汤坐电梯去分给众儿子喝,表情很骄傲、很幸福。


8、多元家庭,比如隔代抚养家庭、同居家庭等。


隔代抚养家庭,在农村比较多,有些虽然有父母,但因为外出打工、只有春节才回来甚至几年才回来,实际的家庭成员只有老人和孩子。最近三个小孩杀同学的新闻中,四个孩子均不满14岁,都是农村被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除了经济支持,父母在陪伴、情感和教育等方面几乎全部缺位,这是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同居家庭,除了伴侣不登记结婚选择同居外,还有一些新型的同居家庭出现。比如两个离婚的单亲母亲,带着孩子住在一起,互相帮助带孩子、做家务;对那些不愿意再婚的单亲母亲来说,这种形式可以规避一个人带娃的孤苦无依,又可以不必在经济、精神上和他人深度捆绑,不失为一个解决方案。当然,也会有很多需要磨合的方面;总之,这种方式还属于探索的初级阶段,有待观察。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看来家庭内部(心理)结构要另起一篇了,争取尽快完稿。

谢谢您的时间。

原文链接

深圳四叶草心理《你的家庭属于哪种结构》

https://mp.weixin.qq.com/s/cez_5Yah1nx9D-0zO88mGw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