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小时候,外婆家呆的时间比家里长。我和母亲,一河之隔,我住在东宅,母亲住在中宅。我一个人和孩子住在乡下,婆家是城里人。丈夫学校离我乡下很运,一星期回家一天。
我每天要上班,大多时候把孩子寄放在母亲家。久而久子,孩子以为外婆家才是他的家。外婆家的所有人才是他的家人,因为只有家人才会把最好吃的留给孩子吃,最好玩的带孩子玩。孩子的心思就这么简单。
我母亲家平时有十个人,二个堂妹也在乡下,到我叔和嫂回家探亲,带上儿子回家就变成十三个人。我也大多时候在母亲家吃,变成十四人。妹妹出家了,我生了个儿子,正好还是十四人。
儿子在外婆家是小王子,谁都宠着他,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他吃,走亲戚都会带上他。记得有一次嫂子的叔去世了,烧五七办酒席,她堂弟上门来,关照我嫂子,到时全家人一定都得去吃。嫂子刚好抱着我儿子,他小耳朵听着,在他认为,叫全家都去吃,自己肯定也在内。
到了那天,他早早地去了外婆家,等着大家带他去。可到了动身时,舅妈舅舅只带了自己两个儿女去。他哭了,拉住舅妈问,为什么每次带他去的,这次不带他去?外婆拉住他说:是舅妈的堂弟家办事,是客气亲戚。每亲带你去的是舅妈的亲弟弟家。
他可急了,接着分辩说:人家明明叫了全家都去的,怎么只去四个人?外婆对他说:那是人家客气话,才叫全家都去。可他那里肯听,看着他们四人出门没带上他,大哭大叫,嘴里总是同一句话:人家叫的是全家去呀……
我婶在四川绵阳科技城工作,是特殊工种,四十一岁就提前退休了让儿子接班。父子俩留在四川绵阳,她回老家照顾俩女儿。
她习惯了三个人静悄悄的生活。一回到家,一下子这么多人,真受不了了。再加上我儿子一天到晚上窜下跳,屋前屋后的果子半生就想摘就摘,浑身是泥往床上想跳就跳,有好吃的一个人霸着先吃,婶对此很是看不惯。
两个女儿又不叫她,当着她的面叫着我爸妈,一口一个爸,一口一个妈,叫得可亲呢。她实在受不了一切的一切。她觉得自己在这个家成了多余的
以前一年一次回家,还没这种感觉。住了时间一长,茅盾就显示出来了。有时候看到我儿子霸着好吃的,她就看不惯了说:吃多了不好的,到他那里拿掉点。我堂妹就对她说:他吃够了会不吃的,是你舍不得他吃吧?一下子两人就不开心了
有时我儿子摘了还没熟透的葡萄。她就训他:怎么把生的摘了?我堂妹就会说:他还小不懂事,生一点有舍啦?只要他觉得好吃就好啦。平时母女间为各种小事,也一直不开心。一般人家婆媳间都会有茅盾,更无妨婶和我嫂子间隔了一层关系。又是一下子长时间在一个桌上吃饭,不习惯很正常的。
我心里明白,什么事情都有个磨合期和适应过程的。所以对他们的小吵小闹从不当回事,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好的。
慢慢的,在我奶奶和母亲的协调下,关系终于越来越好了。又恢复了以前的热闹。婶也习惯了大家庭的生话,对什么事情也不计教了。母女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亲了,对我儿子也越来越喜欢了。那儿又成了我儿子心中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