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宇宙的终端之一!
这句话我必须再重复一遍,因为它真的很重要。带着“人是一种终端的思想”的启示,我们或许要问,宇宙是什么?
我就不罗列哲学史的回答了,让我们立足互联网思维去轻叩宇宙之谜。
在我眼中,宇宙就是一台超级服务器!
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可限量、不可思议的数据就存储在这一台服务器上。有了服务器,有了很多的终端,一个“其大无外,其大无内”的亘古未有的互联网就形成了。以人类的视野观之,宇宙之大,一般的操作系统恐怕无法支撑这样的硬件条件。如何去理解宇宙超宏观的框架下,宇宙操作系统和宇宙硬件的关系将引向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人脑的PC时代!
首先,宇宙也要分下区,譬如,最简单的C盘、D盘..., 其中有一个区就是我们熟悉的银河系。而在银河系里面,我们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太阳系了
或许,太阳系在这里似乎只是一个文件夹的角色,让你失望了!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先框定一下认识的范围:太阳系。太阳系是近代科学技术崛起前,我们人类可以借助肉眼观测的最大范围。
N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没有“住多大的房子、买多贵的车子、挣多少票子”的困扰下,为了生存,做了这样一件事:
观察大自然!
但如果你脑海中的观测大自然就是每天坐在那里发呆,面朝大海,看着春暖花开,那么过不来多久大海就会漫过你的躯体,春花在冬季凋零,一切归于死寂,还谈什么文明?!
我们的祖先面对生存的大地,抬头望天,天上那个大火球有规律的时明时暗,在明暗的转换间,有了白天和黑夜,有了四季轮回,有了年复一年,这种真切的感受用后来文明的语言描述就是:
天地相应=天地之间,仿佛有一种默契,你来我往,你响我应。天说话,地好像听懂了!
可见,天地是有交流的,他们之间的语言迥异于我们之间的语言,但无论如何,我们感受到了!如何把握它呢?
感慨祖先的智慧吧,他们发明了一种后世称为“圭表”的东西:
立在那里的木杆子叫做“表”,它在阳光下的倒影在南北方向上用不同的刻度标明叫做“圭”。圭表已然是一种科学仪器了,一定要追根溯源的话,我们不难想见,树木的倒影,人的背影,山峰的阴影..., 种种的光影让我们丰富的联想又大胆的揣测:
如果说人是宇宙的终端之一,那么各类树木呢?各种山石呢?闪烁的星辰呢?这就好比有了IPHONE, 还有IMAC, 有了ITOUCH, 还有IWATCH,我们姑且把能够承载宇宙一部分信息的东东都叫终端吧!
在种种终端之间,我们透过光影用圭表测量天地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又通过天地对应,进一步去发现了星辰大地、山川花木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消融冰冻、生长枯萎,当把万物类比成各类终端,显然,他们之间有一种“同步”关系!还记得ITUNE上的同步功能吗?我们暂且理解成共享吧,那么,万物共享了什么才达到同步的功能呢?
我们祖先对这个问题的思索正是从圭表开始的,那圭表在阳光下形成的三角型还相识否?我们换一种说法吧:
表叫做“股”,圭称为“勾”,那缕阳光就是“弦”。
这就是伟大的勾股定理的诞生处!
那么勾股定理对于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又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 大家知道,PC的诞生是为了计算,从此数理逻辑的鬼斧神工已经重溯这个世界,称之为信息革命!但与之千丝万缕又匠心独运的却是:
我们的祖先在没有现代PC的前提下,从勾股定理开始创立的象数逻辑将人脑——这种生物PC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象数逻辑开启了人脑的PC时代!
运用这种象数逻辑编程的文明已经延续了书本上称之为“5000”年的文明,但实际上,迄今为止,5万年都不止,这里涉及“泥河湾遗址”文明的考古和追溯,这里点到而已。
我为什么要着重数理逻辑和象数逻辑的对比?其中关系纷繁复杂,但大家都能感受到的有一点就是,无论智能触摸屏也好,数据的视频化也罢,互联网的移动应用也行,大数据云计算的模型算法也可,数据与人交互的界面都形象化了,简而言之,都“象”化了!难道硅谷的日新月异就是为了回归数万年前已然萌芽的人脑的PC时代?
我有理由预言:下一个数据时代的来临必将以象数逻辑为基点,回归、演化、发扬、宏大。
对于象数逻辑的解析,敬请期待——
宇宙洪荒——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