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汉成帝刘骜在历史上留有只言片语,就是他跟赵飞燕姐妹的荒诞情事,不过,悦史君发现汉成帝在赠书方面,也是大有讲究。
班斿是西汉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儿子,班婕妤的兄弟,也就是汉成帝的小舅子,此人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关内侯、左将军史丹就以“贤良方正”之名举荐,又通过应对制策而担任议郎。
班斿喜欢专研学识,在议郎任上,他经常把自己理解的典籍心得,与京城学者交流,并积极参与名家讨论,引来汉成帝的瞩目。
汉成帝很快提升班斿为谏大夫、右曹中郎将,与光禄大夫刘向一起,负责典校皇宫中秘藏书。
这个新差事对班斿来说,简直就是如鱼得水,他很享受校书的过程,何况还是民间根本就看不到的书。
汉成帝对皇宫校书非常重视,班斿也得以常常受诏,进宫向汉成帝上奏校书的进展,有时还要在汉成帝面前读书。
班斿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汉成帝非常器重,一个高兴就把中秘之书的副本,赏赐给了他。
这种书有多珍贵呢?可能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去图书馆借书、书店里买书,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在西汉时期,皇宫中收藏的典籍,一般是不能够出示给其他人看的。
同一时期,东平王刘宇也曾开口向汉成帝借书,结果如何呢?悦史君让大家来感受一下这赤裸裸地差别对待。
先交代一下东平王的身份,此人是汉宣帝刘询的第四个儿子,汉元帝刘奭的异母弟,汉成帝的叔叔,身份不可谓不显赫。
有一次,东平王进京朝见汉成帝时,上疏问侄子求取春秋诸子著述及《太史公书》,想拿回东平国去学习研究。
面对叔王的追求上进,汉成帝犹豫了,他没有直接做决定,而是把此事说给元舅阳平侯、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想听听他的意见。
阳平侯王凤听说东平王要借的是春秋诸子著述及《太史公书》等中秘藏书,一下子就收不住了:“臣闻诸侯朝聘,考文章,正法度,非礼不言。今东平王幸得来朝,不思制节谨度,以防危失,而求诸书,非朝聘之义也。诸子书或反经术,非圣人;或明鬼神,信物怪;《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形厄塞:皆不宜在诸侯王。不可予。不许之辞宜曰:‘《五经》圣人所制,万事靡不毕载。王审乐道,傅相皆儒者,旦夕讲诵,足以正身虞意。夫小辩破义,小道不通,致远恐泥,皆不足以留意。诸益于经术者,不爱于王。’”
一般来说,如果诚心想借,痛痛快快就答应了,汉成帝绕了这么个圈子,王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王凤表达的意思就是:诸侯王进京朝拜天子,应该遵守法度,不能提任何逾越礼制的要求,春秋诸子著述很多都与儒家不一致,《太史公书》里则有不少权谋战术,更有对地形要塞的分析,这些书都不应该给诸侯王看。拒绝东平王吧,让他回去召集东平国的傅相,每天念诵《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儒家典籍就可以了。
汉成帝本来就不想借,便借王凤的话,顺水推舟拒绝了东平王借书的请求。由此可见,班斿能得到中秘之书的副本,是多么荣耀的事情。
班斿也没有让汉成帝失望,他得到赐书后,不仅自己做学问的时候认真研读,还把它们的精要讲解给班氏后辈。遗憾的是,班斿年纪轻轻地就得了急病过世,时人都很惋惜。
可悦史君要强调一点的是,班斿给班氏家族留下来的中秘之书副本,可以说是直接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修史进程,实在功莫大焉。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 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悦史君新书《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欢迎阅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