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爱好都伴随着付出。养宠物是爱好当中需要付出精力较多的而且只能连续,因为它们要吃喝拉撒。做个好的铲屎官,只有兴趣是不够的!
见我喜欢养鸟,就有朋友说自己对此也充满兴趣,希望能够交流。当我得知他从来就没有养过鸟时,就毫不客气地跟他说“没法交流”,因为我“喜欢养鸟”不只是“喜欢”,而且真的在“养鸟”,后者叫爱好,前者只是兴趣。
我不知道一个只是对养鸟充满兴趣的人与一个真正的养鸟爱好者能够交流什么;像我这种对驾驶不乏兴趣却从来没有开过车的人,若跟某位老司机说“希望能够交流”,徒增笑耳!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我特别关注一个人的动机。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向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动力,包括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兴趣和爱好就是人的社会性动机。尽管我们常常将两者相提并论,但具体而言,兴趣和爱好却是两回事,彼此的悬殊就像“霓虹灯和月亮的距离”。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包括人的爱好,但当人的兴趣不只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的时候,人的兴趣便成为人的爱好了。”
按照我的理解,教科书上的这两句话是说,兴趣只在大脑层面(认知和情绪),而爱好所体现的则是当事人的行动(意志和行为)。
有爱好必有兴趣,但兴趣却并不能自动转为爱好;因此,有兴趣者众,形成爱好者寡。
门诊上,我经常跟求助者谈论兴趣,但谈论的重点却不是对什么感兴趣(兴趣的倾向性)和有多少种兴趣(兴趣的广阔性),而是不断追问并不断强化其兴趣的持久性和兴趣的效能。
持久性是指兴趣的稳定程度,只有稳定且持久的兴趣才能完成积累,并一门深薰从而有所创建,如果兴趣缺乏持久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只能一事无成。比如当我们在说“读一百本书,不如把一本书读一百遍”时,所说的就是读书兴趣的持久性。
兴趣若能产生推动活动的力量,就是兴趣的效能。这种效能表现在某种活动上,就成了爱好。
所有的爱好都伴随着付出。这种付出可以是体力,也可以是精力;可以连续,也可以断续。我认为养宠物是爱好当中需要付出精力较多的而且只能连续,因为它们要吃喝拉撒,尤其是像我这样养育的是雏鸟,开始时不得不定时喂食,终生还得像养狗养猫那样为其铲屎。
做个好的铲屎官,只有兴趣是不够的!
我曾审视过周边那些功成名就的朋友,他们似乎都没有什么广泛的兴趣却几乎都有某种爱好甚至形成了某种癖好,而很多人则将爱好与事业或职业扯在了一起。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这似乎是他们共同的特质。
我觉得除了工作或专业之外,一个人总得有个爱好,哪怕像我这样养几只鸟儿。
昨天的点评中,有学员把我养鸟满足内心的欲望比作养的是“小三儿”。这个比喻还算恰当,但我敢肯定鸟儿要比“小三儿”难养得多,因为它们不会说话,生活也不能自理。因此,如果说像我这种养鸟的男人要比那些养“小三儿”的更有耐心、恒心、爱心、同情心、怜悯心……估计所有那些养不起“小三儿”的男人都能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