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谋臣刘伯温:高考一举成名,元朝为官四起四落,65岁死因成谜

1375年5月的一天,与诸葛亮齐名的,被后世神化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刘伯温,走到了他生命的终结时刻。


这个一生中,经历过大风大浪,大起大落的老人,在看透一切之后,心中腾起的是无限的悲凉。

他至此都没有弄清楚的事情,是自己的死,与现任皇帝朱元璋,是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对生死的态度,当然是无所谓的,令他伤心的,是曾经肝胆相照的老战友朱元璋,此刻为何如此的冰冷无情?

不管朱元璋是否对自己下:手,曾经同生共死的友谊,为何现在都没有了?

人情似纸张张薄,这句话,久久的在他耳畔盘旋着,可以参透生死的人,却未必能参透人情世故。

这个问题,他只能痛苦的带进自己的坟墓里。

刘基:字伯温,1311年出生于浙江、青田县,自小就非常聪明,读起书来,七行俱下。

老师看了他的文章之后,高兴地赞道:日后必成大器。

1333年,刘基迎来了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高考,他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一举高中进士,此刻的他,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他感觉,自己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就长大了。

他要将自己的所学,献给他深爱的大元王朝,和王朝那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

他对自己的明天,充满了美妙的幻想。

可现实,却像个不守时的老破钟一样,直到三年后,才任命他为高安县丞,这个职务并不高,正八品,类似于现在的副县长。

但刘基,依旧为此感到非常的骄傲,上任之后的他,凭着一腔热血,藐视官场那一套腐朽的人情世故,堕落腐败 ,他的所作所为,始终恪守八个字:忠君爱国,勤政为民。

这时,在他的管辖地,恰好出了一个案件,一个本地很有背景的人,杀人之后,贿赂主审官,硬是把故意杀人案,判成了误杀。

其实,这个案件并不复杂,复杂的是案件的凶手,在地方上多少有些势力,以致判案不公。

原告不服,就告个不停,所有的官员,都知道凶手的背景,自然而然也都不去触碰这个案子,一时做不好,说不定乌纱难保。

其实这个案件,很类似于红楼梦里的葫芦案,众官员推来推去,知府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推给了刘基。

刘基毫无顾忌,欣然接受此案。

其实,当时那腐败的官场,所有的官员,都像老于世故的贾雨村,而刘基,则是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刘基接手案件以后,抛开所有的人情世故以及关系网,一切都走法律程序,快速度的就将案件凶手处死。

地方官场大震,初审官也被罢官,老百姓都高兴的尊刘基为刘青天。

可官员们更清楚,刘基闯祸了,你将为你触碰的那个无形的网,付出惨重的代价。

有些良知的官员,还为刘基捏了一把汗,那些老滑头们,就等着看这个年轻人的好戏。

被处死的凶手家属,与被罢免的初审官,开始带重金四处游说,一定要致刘基于死地。

幸亏行省有位大臣看不下去,暗中帮了他一把,才没有被一棍子打死,调往他处任职,同时也降为了一个,没有权利的普通工作人员。

刘基为自己得到这样的不公待遇,感到格外愤怒,一气之下,辞职回家。

他知道,自己是因为触碰了那张无形的网,可他并不后悔,他的内心深处,有自己要坚守的原则。

1348年,在家归隐的刘基,意外的被政府启用,任命为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

上任前,有朋友提醒他,不该触碰的东西,就不要去碰。

聪明的刘基,知道朋友所说的,是那张无形的网,他认真的听了,也记住了,可是,要他不去触碰,除非官场不再有人情腐败,百姓不再有生活疾苦。

上任以后的刘基,马上就发现了行省监察御史渎职枉法的行为,其实这些事情,所有官员都知道,元末的官场一向如此,既然我们无力改变,那就去适应吧,毕竟有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没想到伟大的真理,在任何地方都适用,包括这腐败透顶的官场。

可刘基不这么认为,他一定要让渎职枉法的监察御史,付出应有的代价。

他马上向朝廷上书,弹劾那名御史,上书之后,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固执的他再次上书,这次得到的,是上级对自己的一顿斥责,说他诬告官员,别有用心。

刘基再一次愤怒辞职,辞职后的刘基,潜心学问,有朋友劝他去走走关系,托托人情,凭你的学识,做个官是没问题的,只是别人不去触碰的东西,你也别去触碰,因为你只是这个花花世界的一个小人物,你不能扭转乾坤,不能改变世界,你就去适应这个世界的世态炎凉吧。

刘基知道,说这些话的人,是为自己好,可这个好,是受限制的,他只能好了自己,他将会无限放大的,坏了国家利益,坏了百姓的利益,所以,刘基并不想得到这个好。

1352年,朝廷因为与起事的方国珍作战,屡次失败,有人便推荐了军事才能出众的刘基,这一次是上阵杀敌,刘基消失的激情,被再度点燃,他坚信,那血肉横飞的战场,不可能再有人情世故生存的土壤,他要以自己的真才实干,和一腔热情,来报效大元王朝。

奉命于危难之际的刘基,很快在战场上将方国珍击败,狡猾的方国珍,便主动与朝廷谈判。

对方国珍的谈判,刘基坚决拒绝,他认为,方国珍是祸首,而且以前就起事过,后来投向了朝廷,这次属于复判,应从严从重处理。

方国珍凭着自己的经验,马上以重金贿赂刘基,想封住他的嘴,刘基拒绝了他的贿赂,他的心中,有自己要坚守的原则。

方国珍见贿赂刘基不成,便开始贿赂刘基的上级,贿赂朝廷的相关大臣。

上头的处理很快下来了,刘基莫名的被判了个“擅作威福,伤朝庭好生之仁”的罪名而被暨管至绍兴。

而祸乱国家,又被打败的方国珍,则加官进爵。

这都是什么,绝望的刘基,拔剑在手,泪流满面,他愿以自己的死,来唤醒这个堕落的王朝,朋友们赶紧拦住了他,对他一番劝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你又何必如此执着,你对朝廷,问心无愧便是,再说还有老母在堂,你徒死,朝廷不会改变,老母却无人照料。

无奈的刘基,只好放下手中的剑,奔赴绍兴,过起他的暨管生涯。

可朝廷,马上又因为有战事,不得不启用刘基,刘基再一次奉命出征,这次,打了胜仗以后,他什么话也没有说,他也不想说什么。

可是,他的战友觉得他功劳很大,应该有更大的舞台,去施展自己的才干,于是,把刘基的功劳,上报朝廷,不只是希望他升职,更希望他能以自己的才学,为朝廷做更多的事情。

可战事已经平息,刘基现在没用了,朝廷的相关官员,又想起了方国珍的事情,而继续压制刘基,不但没有将他升职,还剥夺了他的所有兵权。

这次,刘基没有愤怒,因为他太深知,自己所深爱的这个腐朽的朝廷了。

此刻的刘基,心灰意冷,一个不能抛开人情世故,堕落腐化的朝廷,怎么能蒸蒸日上?

怎么能为民造福?

1359年,在大元王朝四起四落的刘基,辞职归隐,他痛下决心,要永远离开自己曾经深爱的这个朝廷。

此时的刘基,已49岁,从当年考中进士至今,不知不觉,在宦海浮沉中,已过了26年的光景。

蓦然回首,两鬓斑白,曾经的热血少年,早已不在。

刘基归隐一年后,元末群雄中,朱元璋的势力在迅速崛起。

朱元璋

与元朝那个昏庸无能的体系不同,朱元璋任人唯贤,为天下百姓而战,他希望所有的百姓,都有家住,有地种,有饭吃。

而所有这些的前提,就是先推翻现在这个腐朽的王朝。

朱元璋听说了刘基这个人才以后,马上派人去数次聘请他,而刘基在接到邀请以后,开始了从未有过的彷徨,因为一旦投奔朱元璋,自己就成了,自己曾经深爱的大元王朝的敌人。

纵然,那个王朝数次抛弃他,但他也希望王朝能够欣欣向荣,而不被消灭。

可是,这个堕落的王朝,能如他所愿吗?

当朱元璋派来的使者,恭敬地向他说道:“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时,刘基的内心,感到了深深的震撼,这样的话,在以往的岁月里,没有人向他说过。

他明白了,若以天下苍生为念,则自己曾经深爱的大元王朝,必将要被推翻。

刘基把所有都想明白以后,50岁的他,毅然决然的奔赴应天,参加了朱元璋的部队。

这里的空气,让刘基感到格外的新鲜,因为,这里没有人情世故,没有堕落腐化,没有那张无形的网。

刘基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被朱元璋亲切地称为先生,这种发自内心的尊敬,让年过半百的刘基,内心充满了激情,他与朱元璋在推翻元王朝的道路上,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战友。

他相信自己在50岁所作出的选择,没有错误。

在他们的携手努力下,终于,于1368年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朝代——大明王朝。

这份辉煌的业绩,有刘基不可磨灭的功劳,他为此感到深深的骄傲。

可是,在朱元璋一次外出巡幸汴梁时,刘基奉命与左丞相李善长留守京师,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情,使刘基可怕的意识到,这个新王朝里,似乎也有了当初元朝的气息。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叫李彬的官员犯法,按律当斩,案情非常简单,可是,此时李善长站了出来,以左丞相的身份,为李彬求情。

刘基马上知道了,李彬是李善长的亲信,此情此景,是多么的熟悉,不禁让刘基想起了,曾经刚入元朝为官时,遇到的头一个案件,从此,便开始了自己坎坷不平的宦海浮沉。

难道,昨天的故事,现在又要重演?

现在,刘基有两个选择,要么顺从李善长,放过李彬,你好我也好。

要么,严格执法,将李彬处死,可是 ,这样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前路漫漫,何去何从?

刘基在左右衡量之后,选择了严格执法,将李彬处死。

或许,刘基的行为,让许多官员感到他不近人情,不可理喻,可刘基坚持了自己问心无愧的选择。

正义与可怕的人情世故 ,堕落腐败,似乎永远都处在可怕的对立面。

在刘基执法如山的时候,不禁就得罪了左丞相李善长。

朱元璋返京后,李善长马上纠集许多怨恨刘基的官员,开始攻击他,恨不得马上将他置于死地,朱元璋在表面上为刘基顶住了一切,然而,毕竟攻击刘基的人太多,朱元璋对他,多少有了一些看法。

机敏的刘基,马上意识到了这些异常,他选择了与元朝时同样的处理方式,辞职。不过,表面上还是有非常得体的理由:告老还乡。

朱元璋没有太多的挽留,就同意了。

这不禁使刘基想起,曾经与朱元璋携手对抗强大的敌人陈友谅时,那是一场以20万兵力大战对方60万兵力、一决生死的战斗,恰巧当时自己的老母亲去世,刘基想回家奔丧,可朱元璋亲自给他写信,左一个先生右一个先生地尊称着,因为血肉横飞的战场更需要他,朱元璋更需要他。

刘基擦干了眼角的泪,在战场上望着家乡的方向,望着母亲永远睡着的那个地方,深深地跪拜,请母亲原谅儿子的不孝,这里需要我,我不能回去。

未能亲自料理母亲的后事,是刘基心中永远的痛。

一切都过去了,今天自己提出告老还乡,皇上马上同意了,此一时彼一时,战争结束了,我这个老头子留在这里,还有什么用?

可是,回乡之后的刘基,不知不觉就再一次被卷入了人情世故的斗争。

在他家乡不远处,有个叫谈洋的地方,盗贼出没,祸害百姓,刘基不愿袖手旁观,他马上将此事上报朱元璋,要求这里建立巡检司,可是,刚刚建立起巡检司不久,马上有一个叫周广三的头目起事,击溃巡检司守军,占据谈洋,危害一方。

地方官员无力剿捕,又偷偷瞒着,不敢上报朝廷,一个个怕丢了脑袋上的乌纱。

刘基见反贼势力越来越大,容不得多想,再一次让儿子火速上报朱元璋,朱元璋得到消息后,马上派兵,将这里的祸乱平息。

刘基在这次事件里,本来是立了大功的,然而,他得到的,是一场可怕的灾祸。

当时,朝中的丞相叫胡惟庸,为人心胸狭窄,专权自恣,当初朱元璋曾询问刘基,胡惟庸能否为相,刘基公正客观的回答道:如果把丞相比作驾车的马,胡惟庸会把马车弄翻的。

刘基目光深远,所料必中,在刘基死后五年,朱元璋掀起了可怕的胡惟庸案,废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前后诛杀了3万余人,这是明朝历史上一次可怕的灾难。

可当时谈洋事件案发时,胡惟庸正是在朝中呼风唤雨的时候,他以刘基将案件直接上报皇帝,而没有上报自己管辖的中书省为由,再加上当初刘基说过,他不能胜任丞相的话,开始疯狂的报复刘基。

他居然唆使手下官员,向朱元璋上奏,说谈洋那里有王气,刘基之所以在那里要求设立巡检司,是想从百姓手里,把那块地抢到自己手里,将来做自己的墓地,这个罪名一旦成立,后果不堪设想。

王气,墓地,这些词语联系起来,分明在暗示,刘基想争夺朱明的江山,这是一个株连九族,死无葬身之地的罪名。

刘基知道以后,火速返回京师,向朱元璋谢罪,并且再也不敢离开京师,就留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让皇帝时刻看着自己,根本没有夺权篡位的机会。

一向多疑的朱元璋,愤怒的剥夺了刘基的俸禄,刘基深知这次事件的可怕程度,在惊惧与悲伤中,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丞相胡惟庸派医生,给刘基看病,可是,刘基吃了他的药以后,腹中感到有石头一般坚硬。

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朱元璋,但朱元璋什么都没说,这不禁让心思缜密的刘基大疑,到底医生是谁派来的,胡惟庸还是朱元璋?为什么皇帝听了自己服药不适的情况以后,毫无反应,刘基不敢再往下想。

此刻,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老人,更希望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

也许,是自己本身病情加重,并没有什么幕后推手,是自己多疑了。

而皇帝,亲眼看到自己的这个老战友,已时日无多,便赐他回乡。同时送来了一份诏书,却让刘基大为感伤。

诏书开篇说道:朕闻古人有云,君子绝交,恶言不出,忠臣去国,不洁其名,尔刘基,括苍之士,少有英明,海内闻之。

皇帝的意思,似乎要与自己绝交,曾经都尊称先生,现在却直呼刘基,他不禁感慨:刘基还是刘基,而老战友朱元璋,已是皇帝。

黯然神伤的刘基,眼角无力的流下了浑浊的老泪,他默默的按皇帝的旨意,返回自己的家乡。

至此,不禁回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这个老人,悲凉的不是自己的死,而是自己的老战友,为何不再珍惜彼此的友谊。

难道,自己杀李彬有错吗?

难道,客观的说胡惟庸不配做丞相,有错吗?

难道,谈洋有人起事,祸害百姓,上报皇帝,有错吗?

其实,这个奄奄一息老人,他的所有的纠结,都是没有必要的。

他是一个誓与堕落腐化,抗争到底的坚强的战士。

同时,他又是一个孤军奋战,可怜的老人。

他那种誓不妥协的品行,为自己赢得的,是流芳千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65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6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143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32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3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36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26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68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1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0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2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5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8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76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