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面试B1期-第11次笔记-经济学

经济学

一、经济概念类

概念题

GDP:地理概念,国内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的外国人不算,在国外生产的本国人也算

经常项目:基础的经济活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涉及金融市场,包括借贷、投资

单方面转移:无偿的把一部分钱给另一方,不形成债务债权关系,不是一种资本,因此归类在经常项目下。包含国际援助,家人出国留学资助等,规模很小。

经常性支出:国家的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钱并不是花掉了,而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变成一种资产,在未来长期的期间也能带来效益,通常金额非常大

A支付债务利息:每年都要交的,经常性支出

B基建投资:铁路 公路 机场。在未来不断能产生效益,属于资本性支出

C国家储备支出:储备起来了,资本性支出

D购置交通工具:资本性支出

基础货币:央行发行的,作为债务人的。决定了社会中的货币供应量

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对存款人的债务,不属于央行的债务

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存在央行的钱,是央行的债务,属于基础货币

法定存款准备金:也是央行的债务,属于基础货币

流通中的现金:公众持有的通货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库存现金。都属于央行的债务

派生存款:商业银行贷款给某企业后,在企业花掉这笔贷款之前,先存在银行账户上,产生了派生存款。本质是商业银行对贷款人的负债,不属于基础货币。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二、经济常识类

存款准备金是央行制约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无限扩张的手段

再贷款、再贴现:央行调控经济的手段,向经济体注入流动性

直接标价法:一单位的外币=多少单位的本币

间接标价法:1单位的本币=多少单位的外币

特别提款权:SDR,将一些高流通的货币组了一篮子,并划分了比例,相对于IMF对这些货币做了背书,这一篮子在世界上也会得到更多的认可。

“银行的银行”职能:作为最后贷款人,给商业银行借贷,注入流动性

三、经济基础类

替代关系:A价格上涨,B需求量上涨

互补关系:A价格上涨,B需求量下降

完全竞争企业:竞争性最强,垄断性最弱,市场最分散,有无数多同质的企业,只能接受一个均衡的价格,需求曲线是水平的,需求价格弹性无穷大。

本来的收入能买一定单位的A和一定单位的B,现在B的价格降至原来的一半,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多消费一些B。此时既包含替代效应也包含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由于B比A便宜了,就多买一些B,相对价格变动导致的

收入效应:由于B降价了,实际收入不变,但名义收入增加了,于是多消费一些B

特例:劣等品(收入效应负,替代效应正)、吉芬商品(均负)除外。(荷兰土豆)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放水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在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货币不能自由兑换,相当于本国的货币会被高估,进口会增加,名义收入也会增加。外币也不会大量涌入

资本流出:直接投资(购买国外机器设备)、间接投资(购买国外有价证券)、其他投资(借钱给外国主权政府)

购买外国货币并没有形成任何债务 债券 股权,资本还留在国内,只是换成了另一种外币的储存形式,因此不是资本流出

当利率下降,利率是投资的成本。因此投资与利率是负相关关系。国外投资会上升

收入水平为Y,价格水平为P

挤出效应:当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目的是刺激经济,但是政府的行为(Y2-Y0)挤出了一些原本在贡献经济的企业。当这些企业退出市场时,减少了GDP,这一部分就是挤出(Y2-Y1)。但总的GDP还是可以增加(Y1-Y0)。

产生原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资金的需求量变大,利率升高,企业就会减少投资

IS曲线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小,越平缓,挤出效应越大;LM与之相反,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大

减少所得税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IS右移,利率会上升,投资随之减少。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GDP也会增加。

凯恩斯消费理论:人的消费主要受当期消费影响。人的消费倾向是收入越多消费越多,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就是当期消费占当期收入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的。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21两大生产要素:机器和劳动。用机器代替劳动,对劳动的需求就会减少,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2对正常商品适用,但对劣等品不适用,不严谨。

23耐用消费品:短期需求弹性>长期需求弹性

24应是切点

25储蓄S=总收入Y-个人消费C-政府消费G。G增加,T增加。当居民收入减少δT,由于边际消费倾向MPC递减,消费不会等量的减少δT,导致C+G整体会变大,就会使S下降

26垄断市场中,不存在供给曲线。先确定产量,再根据MC=MR确定价格。没有价格和产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27经济租金=要素收入-机会成本。要素收入=P*Q(矩形面积), 机会成本=供给曲线下部阴影面积。经济租金=供给曲线上部面积。只有当供给曲线呈水平即弹性无限大时,要素收入=机会成本,不存在经济租金

28 L突然下降,人均资本存量K/L会变大,但不是无限升高

29跨期消费选择模型:假设人生分为不同时期,经济学认为平均的状况是平稳的比较好。利率升高时,存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会使本期储蓄增加消费减少,下期消费增加;收入效应会使人的实际收入增加,则本期和下期消费都增加。不确定哪个效应更大,因此本次消费下降的结论是错误的

30索洛增长模型的结论:长期来看,经济的增长率只和人口的增长率有关。

四、经济进阶类

K、h:常数,Y:总产出/总收入,r:利率,L:货币需求

均衡状态:货币需求=供给

利率不变的情况下,LM向右移动,就是求Y增加了多少

货币乘数:衡量一个经济体中基础货币和所有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货币乘数=所有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1/存款准备金

现金属于基础货币,也是所有货币供应量的一部分

考虑现金-存款比例后,货币乘数骤然下降,因为银行的存款是少了,能派生的能力也弱了。——所以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降低现金-存款比例,即人们持有的现金更少,更多的储蓄在银行中派生,则货币乘数会变大

M0:流通中的现金;M1:M0+银行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

准货币:包含定期存款等不需要费太多力能在短期内转换成现金的储蓄形式

货币收付总额:包括付现金和转账两种方式

现金平均流通量=现金结算货币收付总额/现金流通速度

投资乘数:每增加一单位的投资,能带动多少单位的GDP的增长。通常希望大于1

边际储蓄倾向s:人每增加一单位收入后,有多少比例作为储蓄。c+s=1.c边际消费倾向

在一个封闭经济体中,投资=储蓄=收入*边际储蓄倾向

材料题

37人民币购买力下降常对应着通货膨胀的增加

38我国持有美元储备的目的: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若人民币有贬值的压力,会在市场上用美元大量购入人民币,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坚挺。美元就需要通过卖出美国国债获取美元。

汇率的稳定往往跟民众的信心有很大关联,所以此时出手一定要快,快速将美元变现维持住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以防形成贬值的预期

39日元有升值压力时,用日元买美元,美元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话持有的机会成本太高,把美元换成国债,能获取一部分利息,又不会丧失太多的流动性。由此对冲日元升值的压力

40美国国债的收益是很低的,想用它来实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是很难的。持有的原因是流动性很好,相比货币又多一些利息,主要目的是平准。因此C不对。D说反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