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元宵
元宵这天,忘记了是元宵的日子。自然,也就忘记了一早起床吃汤圆这件事。先生因熬夜,第二天睡到过了中午才起床。他说,不想吃中饭,想吃汤圆。这才让我想起原来今天就是元宵节。问先生,他说看看手机吧,我也不知道。原来,他只是想吃汤圆,并不知道那天就是元宵节。说起汤圆,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吃,所以冰箱里大多时间都有。方便想吃时拿出来下锅。
晚饭的时候,我问晶,今天是元宵节,我们要不要先煮点汤圆来吃?她瞪了瞪眼,哎呀,我怎么也忘了?但人家都是早上吃汤圆,哪有晚上吃的?
那你就吃饭呗。我的回答很干脆。话说回来,又没有规定元宵节的汤圆一定要早上吃的。说完,我开始往锅子里放水。
我也要吃的,否则今年会不顺的?
不顺?我愕然。
我同事娟娟说的。
她怎么说?
元宵节一定要吃汤圆,圆圆满满。送这个新年,迎下一个新年。晶说的很认真。
瞎讲。哪有不顺这种说法。先生搭话了。他说,小时候我们都喜欢在元宵节这天玩火把。我们原来住的那个村庄,大队有一个大坝子,那里每年都有很多稻草堆。很多人家快要到元宵节时就在自家稻草堆上去浇上一些大粪。
为什么?那稻草烧起来不要臭死了。(江南这边过去都用稻草做饭,炒菜。搭建的灶头也是密不透风。)
就是怕元宵节这天晚上被烧。到了这一天,大队的队长最紧张,主要怕引起火灾。要出面制止的。不过,玩的几乎都是孩子。大人们最多是玩玩,不会过分。现在是因为住在这里,要是过去,你有没有忘记?我元宵节总喜欢去田野四周找野草来烧。经他这样一提起,十多年前的往事就一幕幕浮在眼前。
那时候,我们住在道士浜新开湖。每每元宵节这天只要是天空晴朗,我和晶每次吃了夜饭都会在黄昏时随先生去田野。看他点燃那些历经一个寒冬之后干枯的野草,或是与他一起拾些干枝堆在一起,只等那红红的火焰燃起。仿佛告别的不单是新年,而是整个冬天挂在屋檐的冰冷。晶那时还小,跟着大人觉得很开心。
有时候我们也会站在田野里观赏,天空中别人做来放飞的灯笼,一只,两只,三只……满天飞舞。如今,这种元宵带来的欢乐景象已经看不到了。
夜里,微信亲人群里聊起了元宵的话题。大家都觉得元宵节一点都不热闹。但天南海北,却有着不同的民间风俗。定居在广西的小妹说,她们那边的风俗就是每年元宵节这一天,都要杀只鸡来敬奉祖宗,鸡是不用烧熟也不能剖开的,用水把它煮一煮,然后放在神台上,与其它的贡品一起点上香烛祭拜。完事之后这只鸡第二天还是可以烧来吃的。但当天一般都是祭拜完祖宗之后就放鞭炮,吃晚饭了。吃晚饭的时候还是蛮浓重的,菜一大桌。一家人欢声笑语。弟媳的娘家住在江西,她说老家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玩龙灯的。白天和晚上,很热闹。家里烧一桌菜,晚饭时也要敬奉老祖宗。后来,她又问我,家乡那边的风俗有没有忘记?我回她:没有。
在我的家乡,元宵节这天一大早就要做汤圆来祭拜祖宗。记忆里,元宵节这一天,母亲总是第一个起床。一般等我们起床之后,她都已经把家里准备好的糯米粉用热开水调好、揉好,开始一个个做汤圆了。家乡做的汤圆与我们现在在超市购买的汤圆完全不一样,超市购买的一般都是圆的,馅到是有多种。家乡人做的汤圆与江南这边做的饺子的样子是一样的。在我们家乡吃了汤圆之后,一般都吃酸菜饭。
你还记得酸菜饭啊?弟媳笑了。我说记得是记得,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我让她问下老母亲,弟媳当场就问了,然后回了我:母亲说,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感觉酸菜与汤圆一起吃比较好消化。再有就是家家都一样。
在家乡,元宵节这一天的晚饭与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一样浓重的。晚饭前都要放鞭炮,叫作:送年。小时候的家乡,年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都会有龙灯、花灯、秧歌舞等。非常热闹。遗憾的是现在玩一次龙却要等上三年。只有花灯规模小,年年都可以看到。小妹说,现在若是问什么地方最热闹?有麻将的地方最热闹。大家都被她的话逗乐了。一个不会打麻将的人,道出了现实的真相。
在家乡,元宵节的晚上,都要去老祖宗们的坟墓前祭拜的。家乡人都知道,那是新年里的最后一次亮灯。
20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