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不喜欢吃也要吃掉,下次记得不要再买了,糟蹋粮食有罪呢
文/姚志芸
(当您打开这篇文章时,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网络里,姚志芸坚持正能量的写作,或许微不足道,但您的关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编的全部动力。)
开学前的一周,我很是兴奋,终于可以离开家去远方了,
离家100多公里的省城是我向往的远方,
心里砰砰跳,人还在家里,思想早已经神游去了远方,
从没有出过远门的我,对大学是那么的向往,对住校更是无比渴望。
母亲说什么早已经不重要了,叮嘱都成了耳旁风。被父母送到学校报到后,母亲说外面吃饭一定会遇见不好吃的饭,不喜欢吃也要吃掉,下次记得不要再买了,糟蹋粮食有罪呢。我应付着答应着,在父母走后很快和宿舍的小姐妹们天南海北的聊到了一起。
刚去学校,一切还那么陌生。去食堂吃饭都不怎么好意思一个人去,拉帮结派的大家一起去。姐妹商量着吃什么吃什么,打了不好吃的自然而然的选择不吃,不就花点钱吗?重新打一份,再说花自己的钱从来不觉得理亏,没有体会过挣钱不易的我们,觉得考上大学给父母挣了面子,花钱不就是应该的吗?
直到有一次,为了开心和面子,我们出去点了一大桌子菜,
因为有男生的缘故,女生都说自己的饭量不怎么样,吃得很少。
或许因为年轻,或许因为羞涩,或许因为无知,
一大桌子的鸡鸭鱼肉都被剩了下来。
后来姐妹们也不一起吃饭了,
大家很忙,忙图书馆,忙约会,忙谈恋爱....
一转眼,大家大学毕业了。为了找工作,为了节约消费,我很多时候都是馒头就咸菜吃,后来觉得馒头都很奢侈,自己做饭,简简单单的饭菜比吃馒头有营养还省钱,于是,从来都不会自己做饭吃的我学会了自己做饭。
生活不易,都说不成长那是假的,是生活太安逸了。
不吃生活的苦就谈不了真正意义上的长大,
因为有人托底,因为自己不想受苦,
于是多年后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
不去社会打拼,大好年华在家里靠给父母耍横虚度着。
至于爱惜粮食更是无从谈起,饭菜不可口都会给父母脸色看。
于是,大学一毕业立马分成两类人,不是从业也不是考研。而是分为进社会和家里蹲。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邻居家有一个叔叔总是待家里不出门,说刺激了脑子受了伤。
叔叔是80年的211毕业的大学生,
那个年代的211毕业生可是社会稀缺资源,
因为对分配工作的不满,叔叔在家里呆着不愿意去,
后来错过了报道就耽误了,
叔叔总是抱怨自己的父母没本事,没钱替他活动分配一个好单位。
直到我成人大学毕业,叔叔还是在家里蹲着不出门,一天呆房子里不是睡觉就是看书,父母伺候吃吃喝喝,饭菜不合口还会摔碟子撂碗。后来拆迁邻居家也搬走了,再后来听母亲说叔叔的父母都去世了,叔叔由他的弟弟养着,把自己的孩子过户了一个给哥哥。
勤俭持家是社会美德,更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不吃生活的苦,不懂节约粮食,成功就无从谈起。
母亲曾经对我说不喜欢吃也要吃掉,下次记得不要再买了,糟蹋粮食有罪呢。
或许母亲说的有罪过于迷信,但隐藏不了质朴的传统美德。
有一次母亲回家在那唠叨,现在的人这么浪费粮食迟早要饿死呢,太过分了。原来白花花的大米生了虫子就被人丢垃圾桶上,母亲路过时生气又心疼的把大米拎回了家。现在的人口口声声说自己没钱,总是信誓旦旦计划怎样把钱用在刀刃上。事实上浪费粮食从来都不心疼,10块8块钱都不当钱花..更不懂积小成多的道理,追求会花钱才会挣钱。
会花钱成了浪费的理由,节约成了过时的黄花菜。
为了追求所谓的生活品质,一切铺张浪费都是理所应当。
要是有人站出来说节约就会被贴上没钱的标签。
越是重要的饭局有人说吃不完打包就是格局太小成不了事,更不能因小失大。
其实我们离饿肚子并不遥远,六零年挨过饿的人现在也60岁+。母亲说自己小时候饿的亲眼看见人吃草肚子绿油油的发亮,草根和树皮都没有多余的,要是能把土豆吃饱都是奢侈,更不要说能见白米细面了。
母亲的勤俭刻在了骨子里,不是母亲没有钱,她从来也不会亏待自己,该吃的吃,该穿的穿,该买的全部买,就是一样要求不能浪费。看见大街上被人丢掉的干馍馍块,母亲会捡回来存着给乡下亲戚家的鸡吃。生活越来越好,我也学会了母亲爱惜粮食的美德,生活有多种多样的选择,积小成多的坚持,不出5年就会发现一个实质性的质变。
前一阵子同事说自己父母全款80万买了一套县城的房子。她的父母是本本分分的农民,供同事和她兄弟读大学。现在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着实让很多人吃惊。但他父母一辈子勤俭节约,从没有奢侈过,除了简单的饭菜就没有任何的消费,一双鞋破的不能再破了才会换,衣服也只有那么几件,几乎苛刻的存钱才能一下子拿出80万。
虽然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们不提倡,
但是一个农民能拿出80万,背后的心酸和节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几乎把一辈子打工和地里的所有收入,除去很少的生活费全部存了下来。
所以那些抱怨父母不吃苦不给自己留家底的孩子们,
你自己在节约的道路上又付出了多少?
是的,钱是你自己的,你可以做主。但是资源是全社会的。
分享一个故事:
一群中国人在德国考察,点了一桌的菜,吃剩了三分之一,一群人刚要走出餐馆,餐馆里有人在叫我们,不知是怎么回事。是否谁的东西落下了?我们都好奇,回头去看看。 看到我们都围来了,老太太改说英文,我们就都能听懂了,她在说我们剩的菜太多,太浪费了。我们觉得好笑,这老太太多管闲事!“我们花钱吃饭买单,剩多少,关你老太太什么事?”同事阿桂当时站出来,想和老太太练练口语。听到阿桂这样一说,老太太更生气了,为首的老太太立马掏出手机,拨打着什么电话。一会儿,一个穿制服的人开车来了,称是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问完情况后,这位工作人员居然拿出罚单,开出50欧元的罚款。
“大社会”的意识再也不能“穷大方”。
对于节约你怎么看,你的父母挨过饿吗?
【原创作品】敬请点击头像关注,作品持续更新,非常喜欢您的认可欢迎朋友的点赞留言。用古色生香的诗韵点缀平淡的生活,拿抑扬顿挫的文字,给生命注入激情!
原创作品,各平台同步发布,未经容许,请勿转载!网络配图,图片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