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理想

1919年,英国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经典之作,《月亮与六便士》出版了。

毛姆出生于法国巴黎,许是耳语目染,沾上了些法国人的浪漫。

这部作品是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的保罗·高更生平为素材。

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

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的解剖。

以上是官方的说辞。

很拗口,也很难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对这本书有别的看法。

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我们早就面对那个的问题。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月亮是高高在上的,六便士是低廉的。

其实可以有两种解读:

1.攥着六便士也不要忘了头顶的月亮。
2.奔向月亮的途中被六便士所困。

我在心里,是比较偏向第一种说法的,因为……啊,没有因为,这是大众的想法啊。

深处泥泞仰望星空,这是多数人推崇的。

而我亦是凡人,不能免俗。

那种“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的想法,毕竟是理.想。

现实一点的情况就是第二种。

理想和物质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一大难题。

在生活面前,小孩子才把理想挂在嘴边。

小时候看的火影忍者。

太子老把“我要当火影”这种话挂在嘴边。就是仗着他正当少年。

对于少年的梦,总是要格外宽容一些的。

而我们在少年时期,也是被宽容的对象。

“少年向来不知天高地厚,放眼处皆自负才高八斗,虽是自命风流,倒也坦诚无忧。”

少年时一身热血,风风火火的奔向理想的目的地,自信但不狂妄。

少年踏遍山河追寻那轮明月,眼中的光点亮了周围的星辰。

后来,这点光亮在现实的次次打击下,越来越暗,直至消失。

徒留那轮飘渺的月影挂在天边,在风过云移间,时隐时现。

跟月亮相比,六便士算什么?但是他偏偏存在着,且让你不得不承认。

你没他不行。

不是每个人都像作品中的斯特里克兰那样 。

六便士在你心中很廉价是吗?但你必须面对他。

你必须承认。

你总得承认。

从初出茅庐的一腔热忱到标准社畜。

对理想的憧憬,对现实的无奈。

少时从缝隙见窥见的月亮,只是虚幻的水中月罢。

人们不乏追寻月亮的勇气,只是会被各种事物绊住了脚步。

人们不乏向往理想的念头,只是无法正视六便士的价值。

头顶的月亮很亮,很远。

你却挣扎在溢满铜臭的世俗。

那样渺小的你,怎敢去触碰神一般的月亮。

只是在某个深夜人静。

小心翼翼伸出手,掬着一捧月华如获至宝。

你是不敢面对月亮吗。

不是。

你只是不想面对六便士。

一个人在泥坑里抬头看着星空,星星的闪烁会让他身下的泥泞放大百倍。

星空有多美,他就有多狼狈。

月亮有多神圣,六便士就有多廉价。

所以,正视它吧。

正视你的生活,正视你的欲望,正视你的弱小,正视你的一切……

理想固然神圣,切不可妄自菲薄。

月亮和六便士,是可以不冲突的。


在抬头仰望月亮时,用好你脚下的每一张六便士。

在追寻理想时,过好你本有的平淡生活。

追不到月亮那就守着你的流年,将少时勾勒出的月影埋在心底。

那月华终会化作灯塔,照亮你的航道。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