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月1日,我制定了自己的读书计划实践一览表,初步拟定了一月份读书10本的计划。
今天阅读了《3岁叛逆期,给孩子无条件养育》。按3天读一本的计划,我阅读了该书的第一到第四个专题:“为什么3岁的孩子怎么管都管不住”、“爱孩子,从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开始”、“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改变孩子前,父母要先改变自己”。
《3岁叛逆期,给孩子无条件养育》一共有12个专题,近60个正向育儿心理学技巧。之所以会先选择阅读此书,主要是想为自己的教育教学之路扫除一些障碍。
有人可能会质疑:你从事的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为什么读起幼教心理学呢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不是有句话说:复印件错了,得从原件上找原因吗?小学阶段的孩子出了状况——注意力不集中、拖拉磨蹭、书写糊涂、凡事应付等,却屡教不改,可能是我的教育不得法,也可能是他们的病源根深蒂固。
如果,我能从此书中找到一些他们幼时成长的蛛丝马迹,再对症下药,是不是就能事半功倍呢?
我边读边思考着,边告诉自己要努力践行的有:
一、要用“喜欢法”,即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我对孩子的要求,并且在要求之前加上“我喜欢”三个字。如“我喜欢你写漂亮的字。”
二、要善用“1分钟批评法”,即用15秒说批评而不是指责的话,用20秒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保持5秒的沉默,再用20秒来表达“爱”。
三、要私下教育,即把孩子带离人群,到无人的房间再讲道理,说明他错在哪里,今后如何避免(这一点,其实我和很多老师都懂,但有时候因为一些原因,常常当下就进行批评教育。忽视了孩子的自尊心,导致效果不理想。)
四、要就事论事,即不对孩子说消极、否定的话,而是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
五、要给孩子贴正面标签,标签对孩子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导向性(罗森塔尔效应就说明了期待对人的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撕掉孩子身上原有的负面标签(原来那不是真实的你,因为你在进步,你比原来优秀多了),给他们一些新的正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