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尔萨克,油条的兄弟,带着草香走出毡房

地域不同,即使美食“相貌”相近,意义有所不同,目的又是一样,无非是裹腹,满足食欲享受,搭建沟通的桥梁。


包尔萨克,新疆哈萨克民族的一种美食,与汉族油条、油饼近似,是一种油炸的点心,是哈萨克族用来招待客人、佐茶的面点,也是出门时携带的高级方便食品,在哈萨克牧民的毡房里出世,行骑于牧羊人马背上,游走在草原里,远离大城市的喧嚣。


十年前,鲜有人知,现在,已活跃在新疆的大小城市里了,不得不叹服,随着牧民定居,包尔萨克走出大山,各民族之间交流沟通越来越多后,包尔萨克这种美食,人类沟通的使者,硬生生把草原的美味,拉进城市,改良包装后,走上更多人的餐桌,成为美食文化的使者。


对于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人来说,食材都是原生态的,除了面粉,都是自己生产的,以随手可得的为主,羊肉、羊油、各种奶制品、牛奶、酥油等,和世界各地北纬45度左右的游牧民族一样,他们的食物散发着着森林、草原、小溪和大地的气息。


他们的食物制作都不会太复杂,奶油原料因为自产自用,用料足,保证了奶香,油香的品质,包尔萨克的制作,面粉里加了羊油或酥油,热水和面,加也可放点糖,反复揉搓,醒发。

原版的包尔萨克是擀成厚饼,切成5厘米见方菱形块,改良版的是搓成圆棍,切成4-5公分厚的面块,入油锅翻炸,起大泡,金黄油亮,即可捞出,原版的,炸制成菱形片,喝茶时的油炸主食之一,改良版的,炸制成像面包型,被用来制成菜品。


刚出锅的包尔萨克最美味儿,酥油、奶油的香味浓郁,酥脆甜香,面香浓郁,蘸上蜂蜜或者玫瑰花酱吃,也可以在搭配手抓肉,是哈萨克族待客的美食,也是回送客人的伴手礼,包尔萨克的水平还是厨娘间,展示交流厨艺的机会。


改良版包尔萨克包装后,除了原味,被创新出更多的搭配,酸菜牛肉、辣椒丝、羊肉丁,甚至是时令菜,夹在包尔萨克里,就着吃,草原的味道满满,一口气吃三、四个不在话下,有新意的配菜和新吃法,变化出新魅力,包尔萨克,登堂入室,走向了正餐餐桌。

这一下,让徘徊在街道早餐店的,油条或油饼兄弟们,望尘莫及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味道,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色。最古老的烹饪技术,便成了打开味蕾的一把重要钥匙。 走进神奇美丽...
    绛心阅读 811评论 4 5
  • 金秋十月,因儿女姻缘有幸来到新疆,短暂的行程,却让我领略了不同的风情。 一、精致而巧妙的感恩宴 巧妙之一:...
    心有阳光_cbec阅读 699评论 0 2
  • 古尔邦,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宰牲”或“血祭”。一般都在每年八月,古尔邦节前,人们要做各种准备特别是作为“献牲”...
    马踏飞燕2018阅读 147评论 0 2
  • 世上路走的最多的人是哈萨克人, 世上搬家最勤的人是哈萨克人, 哈萨克人的历史是在游牧中谱写的, 哈萨克人的繁荣就是...
    夜黎L阅读 981评论 3 4
  • 去年秋天回阿勒泰了几天,弟弟用越野车拉着我们在阿勒泰山脉捡野蘑菇。他带我们走的道路是哈萨克牧民转场时的土路。我记得...
    梅美生活1阅读 1,518评论 14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