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与阿朱是同在一个在群里认识,互相加了好友是因为彼此喜欢摄影。不同的是,他的喜欢是到骨子里,并落实到实际行动,而我却只挂在嘴边。
有一天,他给我发了个信息:刚开了一个社群,欢迎我加入。这是一个21天摄影打卡群,阿朱每天给大家布置作业,每天拍一张不同主题的照片。
从大家交作业的情况可以看,有的人极其用心拍照片,有的人随手拍只为应付每天的打卡。
阿朱说摄影是他的幸运启动器。同事闺蜜喜欢拉他一块出去,他拍照角度特别,无论人物还是风景都特在行。也因为摄影,她的名气逐渐在公司传开,遇到公司有宣传活动,都会被市场部临时拉去兼职摄影师,结果效果出奇的好。次数多了他的名字被领导记住了。再有类似的活动都自然乘客公司的摄影师。公司成立新媒体部门的时候,他被指派为新的主管。
平时他在自媒体平台长期分享自己的摄影技巧,积攒了不少粉丝,相继被多个平台成为邀约成为专栏作者。
这期间,他的工作从四线城市成功转到了二线城市,并成为公司的主要骨干。
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准备二字,不能只说说而已。
2
遇到梅子时,她说自己是一个典型的理科女。
他在北京某个科研所,是个化学工程师,每天面对的就是各种实验。
平常喜欢写写画画,在一次线下活动中知道了某个写作平台。每天的爱好就是在平台上写写自己的心得、实验室的一些趣事,还有自己在专业方面的一些思考。小半年之后竟然成为该平台的签约作者。
在行业网站发表的文章,被多家同行网站转发,转发到朋友圈后被领导发现,领导对此大加赞赏,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后来被公司指派为某专题研究撰稿者,有几篇论文发表后在行业内引起不小的反响,在行业里名气越来越响。
互联网时代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保持开放,让自己适当暴露在互联网中,说不定好机会就会砸中你。
3
认识小新是在一个读书会,他是一个九五后,过于成熟的装扮,鼻梁上挂着一个大框眼镜,显得他特别少年老成。
他是个特别爱折腾的人,年纪轻轻就有特别丰富的经历,骑行游过西藏,跟同学创过业,倒卖过东西,企业里也换过几家公司,做过自由职业者,目前是一家创业公司的设计总监。
刚来这家公司的时候,他是公司的市场策划。在每一次的市场宣讲中,他的ppt总能一眼抓住眼球。每一次的汇报,领导都对他的ppt赞赏有加。在紧急任务当中,领导指派他完成一份对外宣传的ppt,这份ppt要在某个行业论坛里面做汇报。精美的设计+专业的演讲+领导人的个人魅力,这次演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聪明的领导自然明白,这少不了小新的功劳。
再有类似的机会,小新自然成了老板的左右手。当公司总监离职创业,他自然成了这个职位空缺者的最佳人选。
有一项过硬的专业技能,能让你的职业生涯更出彩,说不定升职加薪离你不远。
4
阿迪以前是个空姐,长得高挑气质又好。她说自己是个实实在在的吃货。
说起吃的两眼放光,她吃遍海淀、朝阳,京城各大城区,哪个犄角嘎啦,只要好吃都能给你扒拉出来,还通过自身的身体力行,每个城区做top10排行。
她目前在一家国企供职,跟行政小妹熟了之后,无论公司活动还是部门聚餐,找她准能给你推荐出123,不但玩得好吃得好,又特别经济划算。经常在外面混,她的嘴变得特别毒,对美食有一种天生的敏感。经常光临的一些酒店或饭店,都直接把他升级为特别VIP。有新菜试吃,新菜上市总会有她的身影,后来名气大了之后,一般的酒店都请不动她。
常年混迹各大美食网站,人也比较活跃。一美食频道邀约她为特约嘉宾,据说公司还多次游说他,来主持人,被她婉拒了。她平静的说,只想成为一个安静的吃货。
5
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30讲里说到,如果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机,情绪就是底层的操作系统,有的人是iOS,有的人是安卓,大家版本号都还不太一样。
你后天学习的知识技能,都是安装在底层操作系统上的,一个一个的App。
你会对某些东西感到愉悦,这个东西持续给你满足感,你可以一直花时间在这里,不厌其烦。
时间久了,你真的会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