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部分
起初,大刍草进化而来的玉米是短日照,在短日条件下开花,长日照条件下花期推迟甚至不开花。通过定位克隆和关联定位,将一个花期数量性状位点确定位于CCT转录因子(ZmCCT9)上游57 kb的(Harbinger-like)的转座元件。Harbinger-like元件顺式抑制ZmCCT9表达,促进长日照开花。CRISPR/Cas9敲除ZmCCT9会导致长时间开花提前。ZmCCT9受昼夜调控,负向调控成花原基因ZCN8的表达,从而导致在长日照条件下开花时间较晚。 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Zmcct9上的harbinger样转座子插入和另一个CCT平行序列ZmCCT10上的caca样转座子插入在驯化后依次出现,并且是玉米适应高纬度的选择目标。我们的发现有助于解释在前哥伦布时代,具有丰富转座子活性的动态玉米基因组如何使玉米适应超过90°的纬度
总结CCT9和10上面的转座子插入降低玉米对于短日照的敏感性
利用866个大群体的玉米-大刍草BC 2 s3重组自交系(RILs),在长日照条件下进行了开花天数的QTL定位(27)。然后精细定位,确定在2.4kb的位置,同时这2.4kb为非编码区。
在自然长日照条件下的田间测试表明,NIL(玉米)比NIL(大刍草)早大约4天开花(图1 d - f),同时植株高度和叶数也较低(SI附录,图S2)。然而,短日照条件下,这些差异不显著。表明qDTA9受光周期调控。
CCT9和CCT10分别在chr9和chr10,所以命名9-10.关联分析确定变异位点TE(qtl)与TE24k下游ZmCCT9基因。
zmct9是受昼夜调控的,玉米等位基因的光周期敏感性比大刍草等位基因低得多,这可能是由于qDTA9 2.4 kb致病区域的Harbinger-like元件的抑制作用
首先,发现73个大刍草祖先群体中都没有这个TE,然后分别看了有TE的玉米自交系,无TE的玉米自交系,以及大刍草三个大群中核苷酸多态性的比例,发现大刍草中多态性最多,无TE群众多态性其次,而又TE玉米群众多态性最低。
后面基本都是一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