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发展需要坚守什么

——22届语文年会学习收获散记

滑县产业集聚区英民中学 李娜

2018.3.16,我们一行8人在美丽的春光中奔向心中神圣的地方,美丽的天鹅湖所在的地方——三门峡灵宝市,去参加一次与语文大师相遇同行的旅行。

一、教育的影响需要春风的力量

这里说的春风,就是指外力的播撒。所有的研究最终的结果并不是为了敝帚自珍、捧暖炉以慰自己,都是为了将研究成果以带动、影响、扩散的方式传递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因为自己的研究而受益。当然我们阅读别人的书,看别人的教学视频等行为,也都是被春风所拂,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来来省察自己提升自己。

所以,当我们有了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经验,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系统,并通过一定的渠道输送出去,让研究因传播而变得有力量。花儿的开放不仅是为了美丽,而是为了将香气传播。而这里我首先要说的就是传播香气的一个媒体:河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学会,成功举办了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写研究中心12届年会与22届语文年会。在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是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性团体组织。这个学会拥有与时俱进的强大的21个微信网络平台,涉及到语文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河南语文、导读导写研究中心、名师工作室联盟、河南名师巡讲团、当代书院等,这些内容涵盖并吸取了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且每届年会的各个奖项涉及到语文的教学课堂,涉及到读写的结合,涉及到当前的经典的传播。如果您有自己的研究,有自己的思想,尽可以关注他们的微信平台及征稿启示,借一借这平台的东风,播撒文学及教育的力量。

二、教育教学需要生命真诚的坚守

本次年会邀请到了顶尖极的知名专家与学者,他们均是在教育教学这方土地上坚守几十年并卓有建树的人。班主任管理方面的引领人魏书生老师、蒲东名师贾志敏老师、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韩军老师,北京十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程翔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委员会副主任,高效阅读训练课的赵春林老师等。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在他们的课堂中闪耀着质朴而灿烂的光华。 颁奖典礼之后,就是魏书生老师将近三个小时的讲座《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魏老师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引入了话题,对“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做了详尽的解释。

什么是“厚德载物”呢?就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又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打一个比方来说,你这一辈子干了一百块钱的活儿,吃了八十块钱的饭,你这一生的物质价值就是二十块钱。怎样判断一个人精神价值的大小呢?就看你带给人的快乐超过带给人的麻烦和痛苦的多少。要想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把“做(付出)”放在第一位,不要把索取放在第一位。对于一位语文老师来说,就是不为奖金提干而做,不为考试升学而教,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地教语文。

魏老师重点阐述“怎样自强不息”。魏老师说,自己教语文一辈子,只是践行了《大学》中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魏书生老师用一串串指导学生改变学生的故事,印证着《大学》中的这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并且由这句话引申开去,告诉我们治班的管理秘笈在于欣赏每一个人,并告诉他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分外自信:魏老师同时带了两个班,一个班是几乎没有缺点的学生,一个是几乎没有优点的土匪班。他对差班学生说,你们找一找自己的优点吧?学生说,我们没有优点,我成绩很差。魏老师告诉他们说,对呀,你们成绩很差,但是你们居然没有放弃自己,在爹妈的训斥与学生的嘲讽中依然挺着腰坐在这里。谁都没有你们坚强啊!学生说自己不会,魏老师说你们不会难的,老师可以教给你们简单一点的啊!于是他的班级管理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开始,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在此基础上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语文阅读教学从每天写一两百字开始,逐渐形成了每500字的课堂读写习惯。他从不批改学生作文,但学生的成绩稳拿第一。但他把语文当研究来做,清晰地梳理语文教学的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点的知识树,唤醒和激励学生民主学习、自主管理,老师即使不教,学生也知道怎样进行有步骤的学习。

唤醒学生的心灵,浇灌学生的根基,给学生生长的方向,应该是魏书生老师助力力学生的法宝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贾志敏老师,1939年出生,现在已经80高龄了,可是硬是在台上坚持上了一节的课,超过了一个小时。上《推敲》一课,读生字词,纠正字音,让学生推自己敲桌子理解字义,解析斟酌两字的含义,再多次叫学生诵读课文,然后创设了一个推敲的语境,给本文的一句话改错,勾起了学生挑战权威的欲望,水到渠成地出示一段话,让学生推敲改错。大师讲课就像一个亲切的爷爷领着一群孩子慢悠悠地在品词析句与诵读中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语文教学的听说读练的能力得到了体现,让学生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真正地地懂得了推敲与斟酌的使用语言的技巧。使学生掌握了核心的语言技能训练的素养。

教了一辈子的学,用一生的时光实践出来的课堂,完全没有华丽的雕琢,坚定地守护着语言文字本身的特性,由音到意,由反复诵读到推敲词句,由基于文本到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着语言文字的运用。大道至简,抱朴守素。而这些也正是当下语文课堂正在缺失的东西。

贾老师在上课前的真情告白也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老伴老年痴呆,摸错楼层、让贾老师还钱却还依然记得组委会打来的电话给人上课。不容忽视的现状,细心地呵护照顾亲人自然是一份沉甸甸地责任;但不辜负来自全国各地的取经者,同样是让贾老师不能推辞的神圣使命。他来了,步履蹒跚,但精神矍铄,笑容可掬,声如洪钟,态如圣仙。这是用真诚在行走,这是用生命在致敬。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韩军老师在《韩军与新语文教育》这本书中说诠释了“新语文教育”,强调了新语文就是一种“奠基性”的“精神教育”,是通过“语言”奠定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真实自由的个性精神。

而教学《孔乙己》一课时,韩老师就用一个“凉”字贯穿整节课。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凉”的情节,通过透析“凉”字的本义,通过体味“凉”在人与人之间的情味,通过诵读体现“凉”的语调带来的讥讽戏谑带来的社会的凉薄。

第一个问题是根据“我从12岁起”这段内容思考掌柜对“我”的态度是热的还是凉的;第二个问题是根据“我从此就专管温酒一职”这一段来思考“我”的心情是热的还是凉的;第三个问题是根据“孔乙己一到店,店里的人便都冲着他笑”这一段思考,酒店的氛围是热的还是凉的;第四个问题则是根据孔乙己的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来分析孔乙己的表情是热的还是凉的。通过“涨红”、“青筋绽出”等词语,虽然有色彩,但这色彩下边却是阴冷的灰色,无情的冷漠;第五个问题则是根据“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这一段内容来思考,孔乙己的中秋是热的还是凉的;第六个问题是思考孔乙己的年关、端午、又一个中秋是热的还是凉的。

当学生对文中所传达的“凉”颇有感触的时候,韩军老师开始分析“凉”的含义,告诉学生,“凉”就是羼水,加了水,使温度降低。而酒羼水之后,浓度变稀,就叫做薄酒,合起来就是凉薄,这是《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核心。鲁迅自己也说,《孔乙己》写的是社会对苦人儿的凉薄。分析到这里,文章的主旨就非常清晰了。

韩老师以一个智者的敏锐,抓住了文中往往被老师们所忽略的一句话:“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这是孔乙己每次到咸亨酒店去都说的一句话,我们都认为这句话稀松平常,但是韩老师却细心的发现,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五次。羼了水的酒无香,往酒里掺水的人无温,孔乙己反复呐喊“温两碗酒”,其实是在向这个凉薄的世界要温热,要温暖,要温情!而“茴香豆”的“茴香”与“回香”谐音,寓意就是回到醇味、香味的人间,回到醇香、醇厚的世界。

为了让学生对这个观点理解得更加深刻,韩老师还引导学生分析掌柜和孔乙己对小孩子的不同做法,掌柜教小伙计羼水,其实就是教孩子学坏,而孩子学不会使坏,掌柜就不喜欢他,掌柜的做法就是在教孩子坑蒙拐骗、掺杂使假,在制造一个凉薄的世界。而这个酒店其实就是当时的那个社会的缩影,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被聚焦透视出来。茴香是能驱除腥味、邪气与杂味的,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香豆”的“茴”字,就是作者借小说中人物之口,唤出藏于人性中的温良与友善。

最后韩老师让学生齐读课件上的一段话:“不要掺杂使假的凉薄世界,要回归温暖醇香的人间。这人间不能羼水,应充满醇香;这人间不能羼水,要充满书香。回香,回归醇香;回乡,回到文明的书乡。”

这节课,韩老师虽然是对小说主旨地进一步挖掘,回香之声在文学作品的中回荡,但是韩老师却没有忘记承载主旨理解语文课堂活动。在这节课中,韩老师布置了三次诵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凉,第一次诵读是让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更有味道;第二次让学生读“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学生对读,老师又声情并茂地范读,领略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凉薄。第三次让学生读文章,赏析经典动作“排”与“摸”的区别,从而领会孔已己悲惨的命运结局。

韩军老师还有一个成功的细节挖掘就是引领学生关注了文中每一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平常的日子都是带笑给我们的,让每一个失却人性的人得到了屈辱人的所谓快乐,中秋节前后一家人团聚的时刻,他却落魄地用手走着出现在人们面前、快到年关的时候,大家又需要找人热闹取笑的时候,才又想起他而终又不见。这些时间细节也透露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凉薄!

程老师一节<赤壁怀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像在于他锤炼字词的功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程老师让学生用板书展示的形式,写一句赏析一句,让每一个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的理解。说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的时候,老师问的问题是:为什么面对山崖石壁,作者会联想到卷起千堆雪呢?有学生说了一句这是因为诗人联想到了当时的形势。老师顺势分析到了这时的形势,赤壁大战正在激烈地进行,刀光剑影,鼓角争鸣,喊杀声四起,这形势真如波涛汹涌,像海上的波涛一般溅起雪白的飞沫。

讲下阙的时候,问了两个问题:1.说英雄为什么还要谈到私人生活,涉及到小乔的初嫁呢?2.为什么用形容诸葛亮的形象来刻画周瑜呢?学生在老师分启发下,一步步地领悟到,羽扇纶巾是在颂赞周瑜不仅是一个大都督,武艺超群还谋略过人,三十七岁就任都督,美人配英雄正是周瑜志得意满、人生辉煌的巅峰时期。而这正是诗人心中的儒将风范,是诗人眼中的周瑜,也是诗人理想中的人生镜况。而诗人却是被贬谪此地,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抑郁之情就油然而生了。

巧妙的问题,将学生引向了词的情感主旨,引入了苏轼的心灵世界,微妙的情感变化透露出了词人浮沉的人生。

由此可将,当我们对文本的把握有了一定深度的时候,找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提出一个精巧的问题,往往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激发作用,开启文学鉴赏的大门并帮助学生找到一把打开作者心灵世界的钥匙。

灵宝的春天之约,真有场润泽春雨的感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听大师的课真是甘之若饴,语文的最根本的素养永远有关于词、句,关于词句里衍生出来的生命与灵魂的声音与气息。文字是传播力量与精神的,文字是传播成长与生命的,运用文字就是发掘文字背后的信息,包括将零散的字词组合而成作品的思维,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东西。

请记住语言的创新与运用,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发展的要诀!而教育的力量需要真诚的坚守与无私的传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496评论 6 50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407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632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180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198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165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52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10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24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42评论 2 3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11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24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17评论 3 32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68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23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2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11评论 2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