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植物,贯穿中华文明几千年,影响了几乎所有华夏祖先,让他们通过几百几千年的时间刻意培植并饲养这植物,使人其有了营养健康的食物,它,能够让威风凛凛的将军苦苦追寻,能救人于危难之间,能让一个帝国繁华,强盛,它是古今的最普遍的日常饮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什么植物?答案是——水稻,水稻的种子,那种如今小朋友不喜欢吃,却不得不吃,有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它物美价廉的食品——米。
现在的水稻的米,一个个粒大饱满,晶莹剔透泛着汉白玉一般的白色,闻着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又有些糯糯的味道,特别是东北大米,因为其又香又糯又大的优良品质,为中国大米打出了品牌。那么,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吃到的也是这种颗粒饱满的大米吗?不,其实在几千年前,水稻还只是一种杂草,现在的学名叫做杂草稻,是水稻以前的祖先。杂草稻,顾名思义,外形就像一株蓬蓬松松的杂乱无章的杂草,完全看不出现在的整齐有序的水稻的影子,只有从它的别具特色的种子中,才能看到它与水稻相同的点:种子的排列结构非常相似,只是相于现在的水稻,稍微松散了一些,种子也非常相似,只是相对于现在的水稻种子稍微小了一点,灰了一点,颗粒也没有那么饱满,晶莹剔透,而且为了抵御天敌,种子上,还生有芒刺。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无意间品尝了这种植物,觉得味道还不错,便慢慢地培植,培植出来现在的水稻,延续,除了祖先所认为的不良特点—— 芒刺。
水稻因为人类的培植丢失了芒刺,自己毫无抵御天敌的能力,只能依靠人类的保护,依靠人类帮它传播。人类便开始了成功种植水稻,用自己的智慧在山上开阔田野,并且依据水稻不同的时期的要求,给予让它们度过难关的帮助。水稻种子刚发芽时,人们会将它种在水田内,让其长大,这些水田内幼苗非常紧密,长大了以后,人们必须将其拔起,依照其需要的空间进行插秧,往往要走及公里路,在这期间,人们会一直不断地给水稻苗浇水,让它不会干渴而死。接下来便是插秧了,人们事先测量好一个幼苗和另一个幼苗之间的间隔,并且做上标记,将一个个秧苗插入做好标记的地中,这样,水稻就能在足够的空间中茁壮成长了。
解决了拥挤不堪的问题,幼苗又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野草,在水稻田里,往往会出现一些长得很快的野草,对人类没有任何帮助,但却可以抢夺水稻的土地和营养,导致水稻营养不良而死,人类要在野草长出来的时候及时拔掉它,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些杂草慢慢演化成了水稻的模样,除了一些细微的差别之外,和水稻一模一样,人们有时会因为看不出来漏掉它,直到这种野草成熟之后,才会透露出原来的面目,但是当人类发现后打算拔掉它时,这种草早就将种子挥洒了。这也正是自然循环吧。
水稻只有一年的生命,在结出颗粒饱满的果实之后,便会马上枯萎死掉,人类当然不会让其枯萎死掉,白白浪费了那晶莹剔透的果实,在它的果实刚刚成熟时,收割开始,一束束金黄的水稻被拦腰斩断,果实米,做成人类口中的美食。水稻丢失了自我防卫的手段,只能通过人类的帮助存活,却又被人类杀死,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水稻的授粉方式是自花授粉,自己长出花,落下花粉给自己受精,虽说不需要外在的蜜蜂之类的帮助,有时花粉却降落不到能结出果实的地方,有长有短,有些水稻患有先天性缺陷,花不出花粉,这看似是一个缺点,却给人类帮了大忙,有了这种不能自花授粉的水稻,人类可以用其他水稻的花粉给这种水稻受精,杂交出新的水稻品种。
水稻与人,本来是两个不相干的群,因为一次偶然人类认识了水稻,改变了它,让他为自己博取利益,水稻也从此在人类的帮助下无忧无虑的继续繁衍,虽然到最后会被拦腰斩断,做成米饭,在下一年中,人类却又会播种它, 相比于在野外和各种各样的草争夺土地和营养,对于水稻来说,这种生活方式可能更好。人离不开水稻,水稻也离不开人,这个人先开始的相辅相成的路线,能不能一直走下去呢?可以,只要人类不因为水稻的重要,而看淡其他物种的存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