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一句古话“3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说,3岁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这个孩子长大的状态,7岁可以看到一个孩子年老时的样子。
所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0-7岁的孩子如何教育呢?
父母的语言至关重要。
3岁之前的孩子,大脑就如同一张白纸,不会像成人那样去分析和判断,具有一种不需要理解就会吸收外界所有信息的能力。这种情况下,父母的语言,自然成了他们学习的主要对象了。
人类的大脑是唯一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三岁前,大脑会迅速发展,而使大脑迅速建立神经连接也是语言。
有一本书里谈到: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天生聪颖的孩子,更多的聪慧源自其善于沟通的父母。
一项科学研究也表明: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在4岁前比生活在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少听了3000万词汇。
婴儿们生下来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说,这是表象,他们的大脑实际上在迅速发育。
一直要到孩子不断积累较大后甚至入学之后,有些孩子特征开始表明出来了,有的孩子似乎特别聪明,反应敏捷;有些孩子即使很努力,成绩也无法提升;有些孩子对艺术敏感,有些孩子对音乐敏感等等。
遗憾的是,当父母足以发现这些特点之时,孩子的大脑已经基本定型了。
不同的大脑或者利于学习理工科,或者利于学习艺术专业,或者什么也不擅长。其实,这台大脑的现在,恰恰是过去父母以每一句话为材料,亲自搭建的。
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影响孩子学业的好坏,然而,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才是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也就是说早期语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孩子今后在学业中的表现。
父母对孩子说的词汇量和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方式,父母语言会影响我们的数学、空间推理和读写能力的发挥,以及宝宝的自律能力和对抗压力的能力,而且宝宝的品格也会受到影响。
科学家们做过一项实验,实验的结果是:在每次长达90分钟的5次家庭访问过程中,有的孩子只听到4个与数学有关的词汇,而有的孩子则听到了超过250个与数学有关的词汇。
一周时间内,有的孩子共听到8个数学词汇,而有的孩子则听到了1799个数学词汇。
一年之内,听到1500个数学词汇的孩子与听到10万个数学词汇的孩子之间就会存在巨大的差距。这就造成了孩子在某些学科上巨大的差距。
我们所有人生来就具备某些优势,也存在某些弱势。即使是最好的语言环境也无法消除那些弱点,也不会在每一次努力过后就将我们推向最高水平。
要发挥出我们的潜力,主要取决于我们出生后三年内大脑发育过程中的经历。血统赐予我们的遗传潜力会受到消减和破坏,或者有幸因为我们儿时所经历的父母语言环境而被我们发挥出来。
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多大,这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如我们熟知的成长型思维和固化型思维是怎么形成的呢?
如果我们单纯地对孩子能力诸如:“你数学真好”“你天生就会数学”等赞扬,我们所传达的就是:数学是一种“天赋”的观点。
这种观点的传递抹去了坚持、奉献和努力学习的关键作用。这意味着当你不能轻易做成某件事时,你就不够聪明,也就没有再进行尝试的必要了。这样的孩子慢慢就成为了固化型思维的孩子。
我们作为父母和教育者必须形成一种“努力是获得成绩的关键因素,而缺乏能力并不是导致失败的原因,放弃才是”的观念,而不要对孩子灌输一种能力才是绝对真理的思想。
研究者们发现,经常受到基于过程称赞(也就是在三岁前称赞孩子的智力和努力)的孩子,更容易在七八岁时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
又比如:
当一个家庭长期处于压力之中,语言交流会变成刺耳的指责和恐吓,孩子大脑的“避风港”就是保持“高度警觉”,也就是经常提防着靠近的攻击。
有时也被称为“战斗或逃避”反应。这种即时防御系统只是大脑在试图进行自我保护。但问题是,这种保护太过,导致大脑最终完全失去了分辨威胁的逼近和威胁不存在的能力。
大脑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防御未知的状况上面,导致大脑发育受到了严重影响。
这种大脑发育的损耗是耗费所有注意力进行自我保护的结果,它将严重削弱孩子进行抽象学习的能力,包括学习字母表和“一加一等于二”这些基础知识的能力。
随着孩子,甚至是青少年和成年人越来越落后于他们的同龄人,这种损耗也会逐年加剧。
当父母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向孩子解释规则的道理,以及为了管教不感情用事时,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这些孩子不会立即给出反应性行为,而是更可能仔细地思考问题。这种思考即孩子会将父母的管教风格内化为自己的“自我对话”。这种自我对话是孩子行为的基础。
另一面是控制型父母带来的负面影响。利用压力和权威来约束孩子行为的父母会让孩子在短期内顺从,但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自我调控和执行功能就会变差,并且在成年后还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自我控制的问题。
如何构建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呢?
共情关注
婴儿和小孩会使用他们独有的信号让父母了解他们的需要。这些信号可能是语言或非语言的。
此时,作为父母就可以停下来,关注他为什么哭泣?他的需求是什么?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父母,如果不加理解就给孩子批评教育一顿,这样的孩子常常就会处于一种委屈的情绪之中,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充分交流
父母多跟孩子交流。交流不能只是零星的话语。交流的目的是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学会它们的使用方式。
当你一边干活一边絮叨手上的活时,成年人是受不了的,以为你疯了。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却是让其沉浸于语言环境的好方法。
讲述除了能扩大孩子的词汇量,还能让孩子明确知道词汇发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即听到一个词语,就立马知道它所指的是什么东西或事情。洗衣、拧干尿布等父母再熟悉不过的家务,却能帮助孩子开发大脑。当父母在孩子面前说出这些单词,描述起每一项家务时,孩子的大脑同时也在吸纳父母的话,这有助于大脑的开发和亲子依恋的建立。
轮流谈话
首先,父母必须“共情关注”孩子的兴趣,然后跟孩子“充分交流”。
此外,无论是父母发起的互动,还是父母正在回应孩子发起的互动,成功的关键都在于父母必须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
这是“轮流谈话”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为什么回应尤为重要?
因为它能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话语。如果父母没能好好地回应,那么亲子之间的交流可能就此中断。
如果父母能多给孩子一点儿时间来搜寻回应的词语,那么“轮流谈话”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在生活中,多给孩子一点时间来思考回应,而不是直接给孩子答案,这样不仅能扩张孩子的词汇量,而且可以促进孩子的思考。
正如一篇文章里说过一句话:“从我们嘴里说出来的话,就是孩子日后可以变成的样子。”
所以,想要孩子更美、更自信,那就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他们一句肯定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