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活着》在抖音获赞62万,这才是经典该有的样子!

最近刷抖音,总是会看到余华的《活着》,而且最高的点赞有62.4万之多,觉得这部作品的确配得上这个数据!

翻看评论,网友都对《活着》赞不绝口

这是一本不需要书签的书,因为当你翻开这本书以后,就会被里面的内容所感染,直到看完。

豆瓣上这本书的评分为9.3分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的故事。

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

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薄薄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只是阖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罢。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有人说,小说的故事情节显得过于戏剧化,其实人生如戏,没有什么不可能的。而小说本身就是“讲故事”的艺术,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能去分析的。

​福贵的一生,经历了年少阔绰、家道败落、战争的离乱、丧妻失子、以至于连亲人都不再有一个。这些苦难于一个人来说,的确显得有一点戏剧化,但是谁又能否认,一个人尽管不一定会经历这同样的苦难,但是苦难同样会以另一种方式向人袭来呢?

《活着》里面还有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吧:

福贵以为家珍的病好不了了,快要死了,没想到一推门,家珍坐起来了!

福贵以为哑巴女儿凤霞嫁不出去了,没想到偏头二喜真的爱凤霞。福贵看到这二人像小两口一样男耕女织地在家……后来凤霞成亲时,福贵觉得娇羞的女儿如此好看……更好的是二喜没有带走凤霞,而是两个人一起回来。

还有有庆和凤霞小时候,坚持喂羊的有庆,风吹雨打都阻止不了他,没有姐姐时就不肯读书的弟弟。还有福贵再次要把凤霞送走,到门口时,他停了,他不送了。

二喜死前偏头正了。

苦根是个小机灵,他不叫福贵爷爷,就叫他“福贵”。

原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不管是那个赶着一头老黄牛的福贵,还是深宅大院里的曹七巧。虽然都是故事的人物,可都是现实中的人物的故事。

我走在老街上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张张岁月腐蚀的脸,深深的皱纹如同天堑般的沟渠,在曾经稚嫩的脸上无情地刻下属于时间这个恶魔的烙印,这才知道什么叫做老泪纵横;他们银白的头发记录的是过往的曾经,在巷子一边满满抽着香烟的老人,在烟雾缭绕中度过看似无事平静的一天。时而在回忆中失神,忘了烧到手边的光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柳树招风 PS:这不是一篇干货文,而是一篇完整的6500字讲书稿,这只是我练习期间的试稿,通过后想了想还是发出...
    柳树招风阅读 6,247评论 24 133
  • 《活着》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名叫福贵的男人是如何从家财万贯到一贫如洗的悲惨生活。福贵的前半生是一个挥霍无度的富家...
    磐石弟兄阅读 19,904评论 0 3
  • 文|舒行之图|手机摄影 这次会读《活着》这本书完全是个巧合,可能冥冥之中自有牵引,相距甚远的朋友刚读完这本书,偏巧...
    舒行之阅读 2,505评论 20 30
  • 谁都不喜欢后悔两个字,但是谁也避免不了这两个字。人生的每个阶段总会遇到一些事、一些人,有的陪伴我们走过了一段路程就...
    小谈食刻阅读 1,094评论 7 4
  • 在外上大学的女儿会经常在QQ的个性说明里写明自己的近况,比如郁闷啦,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儿啊,降温啦等等,由此,我可以...
    江苏白丁阅读 26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