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雨连续下了好多天,多到都不记得到底多少天。
与老家干燥天气相比,生活在上海就像生活在威尼斯,出门就是一望无际的水。前段时间还在感慨上海即使立秋之后依然能热好久,上海的夏天比家里长了不知多少。老家通常是今天立秋,火红的太阳暴晒个七日左右,便是一场秋雨十场寒,让你一夜进入冬天,就好像秋天根本没来过,而衣柜里春秋季的衣服也是穿的次数最少的。所以其实上海算得上四季分明,持续周期相对很均衡的一座城市,唯独不好的就是这连绵不绝的下雨天,就觉得好像龙王庙在上海扎根并且开了无数的分店,要么不下要么就是不停。晴日里让你充分体验烈日的傲娇,雨季里让你知道不缺水的任性,比马云的钱可任性了不知多少倍。而伴随着雨季(对,别的地方那叫下雨,上海就叫雨季,一来就是一个季节的感觉)最最让人痛苦的就是潮湿,屋里屋外黏糊糊的一团,就跟周身蜗牛在盘旋一样,看似问题不大,你也不觉恐惧,但就是有些许不好受。看着屋里的食物、药物、衣物、家具甚至是墙壁一点点潮湿发霉,你恨不能当初后羿多留下一个太阳给上海,专门在雨季的时候烘干一切,龙王一边无情的浇灌上海,太阳一边热情的烘干,这样多好,就跟人每天洗完头都记得吹干一样,也避免了湿漉漉的头发引起头皮风湿。
我尝试过在雨季里,买很多防潮剂挂在屋里的边边角角,尤其是衣柜和厨房挂的格外多,就感觉这防潮剂是厂家送得一样,特别舍得。我还曾尝试每天观察防潮剂袋子里的小颗粒融化的速度,有几次我因为融化速度之快一度怀疑这是不是假的,是不是即使是大晴天也会化?好在晴天的日子里推翻了自己的假设。
雨季里还有一个不舒服的因素就是天空24小时都像是处在黄昏跟黎明之间,那种昏暗的感觉让你觉得要是不在家睡觉都对不起这天空的色调,但迫于要上班以及其他事情要做的无可奈何,也只能舍弃这看似特别适合睡觉的天气。然后就是但凡身处室内必须开灯,不然你在屋里行走,除了能看清路别的啥也看不清,足见朦胧未必都是美也可能会让怀疑眼睛的度数是不是又直线飙升了。
我最喜欢的是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扑在脸上,拥入怀中的感觉,此时的我会伸个大大的懒腰,撑着半睁开的眼皮,在眼皮与眼皮之间的夹缝里看一眼窗外,还不忘用一只张开了五指的手去帮眼睛挡一挡似乎很强烈的光,其实早晨六七点的阳光哪有那么刺眼,就算是夏日炎炎的清晨也不至于此,不过是慵懒中透漏着的疲惫,差点抵不过阳光最温柔的怀抱罢了。放空半分钟后站起身晃晃悠悠的洗漱,整个过程都觉得特别好,尤其是清凉薄荷味儿的牙膏放进嘴里的一瞬间,通身都觉得清爽畅快,眼睛也就自然而然地全睁开了,心情一下又明朗了许多。
雨季里的自己又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状态:每天被闹钟吵醒,不完全睁开眼都误以为外面的天也不过凌晨三四点的样子,强迫着自己睁开眼然后极不情愿的面对着黏糊糊的空气和被空气中水汽浸染的有些沉重的被单,低着头像丧尸一般挪动到洗手间,摸索着拍下灯的开关,然后站在洗手池边双手支撑着,不停地想让自己清醒,让自己打起精神洗脸刷牙,好不容易洗漱完毕,回屋望一下窗外,长叹一口气,都不知道该说啥,甚至都不知道脑子里该想点啥,平时脑子不好使都自觉脑子是生锈了,此时却觉得脑子大概被什么东西糊住了吧。慢慢吞吞收拾完毕出门上班,还不忘确定一下到底是不是工作日,那一刻我在想倘若发现不是工作日怕是会一个自由落体瘫在床上继续呼呼大睡,直到饿醒或者确实睡烦了才肯起吧。
不仅人是如此,就连我家小十七(我养的一只小狗)也会因为天气影响变的嗜睡。如果是晴天,几乎每天早晨五点多就开始躁动,虽不大动,但以我极为浅薄的睡眠是很容易感觉得到的,能清楚的觉知她就在我身边徘徊,时刻等待着六点的闹钟响起,只要闹钟一响立马欢呼雀跃,如同一天没见过我一般。但如果是雨天,她就像是被打了助眠剂一样,纵使闹钟响她也只是微微抬起头看我一样,眼神里充满倦意和不屑,大概是说:哦,该起床了呀,你起吧,我再睡会儿,反正我又不上班!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稍稍地推一推她的小屁股,看她不动,再在她耳边说一句:起床啦~,她通常会动下耳朵继续睡,如果我再骚扰她,她就会三步式(拉伸,蜷缩,蹬腿)伸懒腰然后下床回窝里继续睡,还会极不情愿的看我一眼,大概是在说:别再来打扰我了,烦死了!
这就是上海的雨季,不下则已,只要下就绝不轻易停止的上海。转眼间已在上海生活五年,吐槽归吐槽,也还是有很多自己喜欢的地方的,不然怎么可能一待就是五年之久呢!
希望每天都是好天气,天天都有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