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
一、读书摘要
立功、立德、立言之根本得力处独在于一“悔”字!
“悔”得清晰的自我认知
“悔”得人生价值观
“悔”得实现目标的手段
“悔”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悔”之威力无穷又在于足够持续和坚定
曾国藩的所面临的困难、问题、挑战:
科举挫折
应对解决方案
长沙之辱
应对解决方案
靖港首败
应对解决方案
九江大败
应对解决方案
咸丰七年(1857)危机
应对解决方案
天津教案
【主角】/当事人
1. 中国社会各阶层:地方官员、民众、绅士阶层/中坚力量
2. 外国传教士和修女
3. 曾国藩:对外观念态度开明/有过转变,诚信外交官
【状况】
圣母得胜堂/望海楼教堂的建立
慈善机构仁慈堂/育婴堂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挖眼剜心用来做药或者炼金之类的说法,早就在中国流传甚广
所到之地“不择良莠,广收徒众”,形成“莠民以教士为逋逃之薮,教士以莠民为羽翼”的局面
【问题】
1870河北旱灾
育婴堂爆发传染病死亡率高
拐卖儿童案
武兰珍迷拐案
天津教案
曾国藩介入处理:这是个“烫手山芋”
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人对于外交关系的期望和国情现状有落差!
分析现状:
于国的需求:重大外交关系事件的处理
于民的需求:是扭转乾坤的大英雄,中国文化的坚定维护者,曾国藩一样也对天主教满怀愤慨
于己的需求:
陷入两难境地,踌躇不决
去还是不去?
可以不去:
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不管外事
身体状况不支持
要去:国民对于事件处理后果的评价,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选择了考虑国家安生立命的需求:以诚待君主,遇事不推诿
决定迎难而上
灯下立遗嘱:迎难而上的决心
遗嘱内容:
1. 表己之初心亦是决心的坚定信念,咸丰三年创湘军,立初心:为国效力死而后已
2. 表对后世子孙品行的期许:分享为人处事的心得——“不忮不求”,克制自己的嫉妒心和贪求心,否则既难立品,又妨造福,要做到“心地干净”
【处理事件的步骤】
处理原则:让法人“消气”,避免战争
1. 写文告《谕天津士民》,平息民愤
2. 撤职查办地方官
区别看表象还是看本质?
曾国藩和天津士民的本质在于是否有看到现象从而分析出中国目前出现问题/状况的根本原因
分析原因:基于事实,掌握情况
曾国藩一贯主张“明强”,就是说,在判断分析形势基础上,才能决定是使强还是使柔。
判案的“关键”是挖眼剜心到底是虚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