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在今明两天紧张地进行着。十几年前我也参加过高考,高中三年的紧张学习生活,还历历在目,回想起来竟然有点触目惊心。当时所有学习的动力,就是考上一个理想中的大学,将来好好报答我的父母。那时我的母亲几乎是我学习的所有动力,每次想到要为了妈妈好好学习的时候,就特别有力量,我可以中午不休息,可以晚上在被窝看书到凌晨,可以整天忍着头痛,却依然保持头脑清晰地看书,所有一切都是为了考上大学,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
上了大学,学习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名次,这样爸爸就会以我为荣,就不会看不起我。我几乎一直是班里的前两名。努力学习英语是为了过四六级,我知道这样的方式是根本学不好英语的,曾经也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赶紧把四六级过了好好学英语”。所以一切努力都不是为了学以致用,都是为了考试。没有认真思考,没有具体实践,所以考完试也就很快忘记了。这是大多数中国学生的学习模式,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当然不否认,有很多学生他们“不好好学习”,但是参加各种实践,社团,实习,反倒实现了不一样的人生,但这恰恰是学以致用的体现,他们通过实践意识到知识的不足然后反过来快速弥补这种不足,正是因为看到了知识的用处,才让他们清楚自己为什么学习,学了干什么,才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直到有一天,我听了成甲老师的一期节目,”学会知识管理,实现爆炸式成长”,我才知道学习知识是为了使用它来改变生活。他讲到谈判力,怎样使用谈判方法用在买车中,节省了两三万块钱,怎么用谈判力来追女朋友,怎么找工作要求薪资等等。他又讲到《刻意练习》这本书里讲的,构建心理表征的刻意练习方法,于是他通过培训员工的心理表征,快速提高培训效果,实现了质的飞跃。又将这一知识用在人际交往等多个领域。他通过运用一些底层规律(复利效应、二八法则等等)来思考构建并出版了《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我才知道原来大牛们是这样学习的,原来知识是用来改变生活的。
所以读书前,先问自己,我为什么读这本书,找到内在动因,这很重要。然后,我要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选择什么工具,方法和粗略。第三,我要做什么,达到什么效果,包括执行和检查反馈改进。这是西蒙.斯涅克提出的著名的黄金圈法则。why,how,what三个层面去思考,去实践,去保证做一件事情的效果。学了这个方法之后就应该把他运用在生活之中,让他切切实实发挥作用。要不然就是没学,就是浪费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李笑来老师经常说,要极其功利极其功利地阅读。是呀,人生有限,花了时间就要让他发挥最大的价值,就要让我们的人生变得美好那么一点点,世界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当我们自身变得更好了,我们就会影响身边很多人变得更好,当更多的人变得更好的时候,我们的世界也会变得更好,这也会反过来让我们自己生活得更舒心,更幸福,更懂得感恩,更乐意去帮助别人,更能体会到学习知识是为了改变生活的真谛。希望每个人都能带着指导生活的原则去读书,去学习,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好,真正学以致用,真正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