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近来郁积在心底的情绪问题,打开心结,今天重又打开樊登读书,听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美国心理学家伊迪丝·伊娃·埃格尔的《越过内心那座山》。作者用她疗愈自己的刻骨创伤和打开无数来访者心灵枷锁的故事告诉我们,将我们的心牢牢困住的往往不是外在力量,而是我们在脑海里建造的精神牢笼。而打开它,通往自由的钥匙,恰恰就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书摘】
1.如果我们长期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如果我们一直在燃烧,或者一直充当一名帮助别人的殉道者,我们就会积攒很多怨气,那么慷慨就不再是慷慨了。爱意味着自爱,因为只有自爱的人才能真正地爱别人,才能对别人真正慷慨和富有同情心。
2.人们生气往往是因为期待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总认为一切都是另一个人的错,是对方加重了我们的情绪负担,可是真正让我们陷入牢笼的其实是我们自己不切实际的期待。
认知行为疗法理论的ABC法则告诉我们,我们所感受到的东西,并不是来自外在的事物,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个事物的看法。所以,如果你希望改善你的感受,你首先要改善的不是外部的环境,而是你对外部环境的看法。而近来困扰我的这些情绪不就是来自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吗?这种类似于“受害者心态”的认知,其实是自己对事情负面认识的放大,执拗地把自己当作被侵害者,沉浸于“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她”的片面比较中,所以心理失衡了。
埃格尔说,你可以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不能是你?是啊,为什么不能反过来问问自己呢?这样想想,也许就能平和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