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送芃宝上学。他一边走,一边说:“妈妈,明天就要考期末试了。”
我:“嗯,后天你可以睡懒觉了。”
芃宝喜欢睡懒觉,但这次没接话茬:“妈妈,我有点紧张。”
我笑着说:“你怕自己睡不着啊。”
芃宝拍了我一下,乐呵呵的说:“妈妈你是不是故意的,我是说我紧张考试。”
我:“哦,那你可别忘了写名字。”
然后,我俩一起笑了。
经过这个小插曲,芃宝也没在继续提,倒是情绪比之前好了一点。
没错,我是故意的,故意不想接他的话。
让我说什么呢?板着脸教训他,让他好好考,考不好就收拾他?还是温柔又坚定的告诉他,不用紧张,我相信他一定能考个好成绩?
如果我真的这么说了,我想他的压力会更大,更紧张。
我能做到的,就是在他的成绩不理想时,抱抱他,拍拍他的肩,告诉他,没关系,继续努力。
孩子为什么会紧张?因为每次考完试,都面临着家长的喋喋不休甚至暴力,老师的分数定型,还有同学之间的互相比较,贴标签。
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投映在孩子的心里,他们不在意究竟是哪里不会做,而是会考虑那张卷子背后的后果,怀疑,不安,担心,紧张。
而我们做父母的也果真没让孩子失望,考的好,要啥买啥;考的不好,连训带骂,动手揍人。
总之,家长得做点什么,才能出了这口气,才能给孩子点厉害瞧瞧,才能让他们长长记性!
孩子最后长没长记性,这个记性又能持续多久,我不太清楚。
我只知道,孩子形成了一种认知,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考的好,爸爸妈妈才会高兴,才会喜欢他;考的不好了,就会挨打,挨训,不会得到喜欢。
这样的成长方式,对孩子的身心伤害非常大。我们用自以为是的责任心,不知不觉地伤害着孩子。
的确,一些客观事实,我们无法改变,比如考试,比如分数。
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孩子不是我们挣面子的工具,也不是分数的奴隶。他们,首先是我们最爱的孩子。
我们要相信,在我们的爱和鼓励下,他们有勇气正视自己,有能力提升短板,有办法解决问题。
我认为,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就是过去和现在。
所以,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如果孩子考的不理想,请蹲下来,抱抱他,微笑着对他说:“没关系,宝贝,我们继续努力。”
爱,是内心深处的理解,是鼓励坚定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