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4-日更-第一百六十一天

生命中的馈赠早已标好了价格,该如何克服”免费“设下的陷阱

大家好!

昨天,我们了解了“攀比”的心理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而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更常见的“怪诞行为”不是“攀比”,而是人们对“免费”物品的执念。

你是否经常遭遇这样的场景?原本去商场只是想买一件衬衫,结果看到“满500减100”的促销,不知不觉就买了衣服、裤子、鞋子等一大堆一开始并不在预算内的商品。

当你想买喜茶新出的饮品时,发现店家正在推出“第二杯半价”的活动,哪怕你并不需要两杯,也可能会立刻改变主意买两杯回家。

虽然“满500减100”和“第二杯半价”的形式貌似不一样,但其实都是商家为你精心准备的“免费”陷阱。表面上看是消费者获利了,但实际上商家才是真正的赢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一、免费的诱惑不可抵挡

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免费”诱惑,让人们对其逐渐产生依赖,欲罢不能。

比如,你在商场看到平板电脑正在做活动,平板电脑原价6000元,现在只需3000元即可到手,你可能不会有多么强烈的购买欲望。可如果商家告诉你,他们的平板电脑免费送,并且只送给注重教育的家长,电脑里会有从小学一直到高中的电子书教材和各科学习资料。你只需要支付3000元的学习资料费,即可把电脑和学习资料一并带回家。商家还特地强调名额有限,只有报名的前十位家长有资格获取,家长们一般都会特别珍贵这个机会,想马上拥有免费的电脑。

同样是花了3000元,只是因为商家提供了所谓的学习材料,你就会觉得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心里还美滋滋的,这就是“免费”的魔力。

如果你还没体会到 “免费”的诱饵到底有多可怕,我再讲一个我身边的例子:

我的朋友打算买一套床上用品,正好收到免费领床上用品四件套的微信推广二维码,出于贪心,她想着反正是免费给的,不掏钱又怎么会上当呢。

在询问如何才能获取免费的床上用品后,对方告诉她,只要将自己的推广二维码群发给40个好友,并截图确认,即可免费领取床品。

原本朋友还挺矛盾的,怕被别人斥责爱贪小便宜,但在“免费”的诱惑和真实的需求下,她还是照做了。结果床品是收到了,却是货到自付39元快递费。这样比起来,四件套的价格就不是很优惠了,而且自己还补了一定的费用。

你看!商家口中所谓的免费,到头来其实还是需要顾客自掏腰包。

“免费”的诱惑难以抵挡,我们很容易就会踏入对方所设下的陷阱,还乐此不彼。

二、免费是一种情绪冲动

也许你会觉得自己很聪明,聪明到不会陷入“免费”的陷阱当中,那就请你看下家中有多少东西是中了“免费”的圈套才买回来的。这些东西在名义上是“免费”的,可闲置不用,一点儿价值都没有,还让你花了更多的钱,这就是“免费”给你设下的陷阱。

作者艾瑞里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同时售卖“瑞士莲”和“好时”两种巧克力,原价50美分的瑞士莲定价15美分;而原价5美分的好时定价1美分,每人限购1块。结果大部分的人都选择购买瑞士莲,毕竟瑞士莲便宜了35美分,而好时仅仅便宜了4美分,这个心理差距的对比还是很明显的。

艾瑞里随即调整了策略,他在当下价格的基础上,把两种巧克力又都分别下降了1美分,这下瑞士莲变成了14美分,而好时变成了“免费”的巧克力。这一次,大家的选择完全不一样了,大部分人都抛弃了瑞士莲,选择免费的好时。

“免费”使我们忘记了东西的价值,给人们造成一种情绪冲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疯抢根本不需要的东西的原因。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人类本能的恐惧在作祟,我们担心选择了需要自己付出一定代价的物品,一旦选择错误还要承担责任,我们把这种心理现象叫做“避免损失”。简单地说,就是人们认为“有便宜不占,有免费的不拿”就亏了,为了摆脱这种“吃亏”的风险,我们宁可选择“根本就不需要”的免费物品。

在他们眼里,“免费”的东西不会有显而易见的损失,至少自己还没有付出,更谈不上亏损。如果不去选择那些“免费”的东西,就好像失去了自己应得的部分,这才是难以忍受的损失。

熟不知,因为可能会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甚至影响当下的心情,所以人们选择“免费”物品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当我们在面对免费时,如果想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很容易踏入“免费”的陷阱,而一错再错。

三、重新审视免费的代价

我们已经知道免费是有一定代价的,并非之前所想的可以“独占便宜”,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识别和避开“免费”的诱惑,把它变成理性的决策呢?

在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预先干预机制”,它的意思是指,我们要提前给自己画一个底线,设定一个奖惩机制,这是帮助我们识别和避开“免费”陷阱的好帮手。

比如在你双十一“剁手”前,可以提前限制购买行为,给自己设定好目标,规定此次消费不能超过多少元。这样当你消费时,便会时刻被“预先干预机制”所影响。

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有意识地认识到“免费”的本来面目,深知消费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某项必要需求,而不是被商家所制造出的“特殊需求”所禁锢。也就是说,不管我们买什么,都应该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盲从。

当然,免费也有它一定的作用,运用得当的时候,它会是一张很好的王牌。因为它具有很大的力量,甚至能使人受益终身。政府完全可以利用免费的策略推行社会政策,比如,想让人们开电动车,就可以降低上牌照和检测的费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拜拜~

摘录《怪诞行为学》于书中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