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继续探讨如何做好“个人知识管理”这个话题,提升个人知识管理能力里最重要的是心智模式,而提升心智模式需要通过“定”“选”“拆”“建”四种方式,上篇文章说了前两个步骤,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拆”和“建”。
"拆”——内化、搜索、分享。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老师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大家要学会“举一反三”。可是直到后来接触了知识管理,才明白“举一反三”的真正含义——学以致用,然后知识迁移!这也就是内化的本质意义。还是拿读书来举例吧,当我们在看到书中一段有用的文字时,通常的做法是划横线、做摘抄笔记、做思维导图、拍照发朋友圈微博,可是在这过后我们很快就会忘记曾经看过的文字。而内化的过程却是这样做的,根据书中的某个有用的故事或者一段有用的文字,总结成一个思维模型,然后回想哪些地方用了这种模型,接着总结成一个通用的规律:如果要想xxx,然后可以尝试xxx。这样下来,就可以举一反N了。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来学习,最终会给自己建立一套知识库,在遇到任何情况都能很快从自己这个知识库里检索到相关的经验和模型,随时随地拿出来应用,这就是做个人知识管理其中的好处。当然,教是最好的学,把总结的这些模型和规律拿出来分享给大家,在这个知识和想法碰撞的过程中一定能遇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进而还能帮助自己进一步优化这个规律。
“建”——建立体系。我们有这样一个叫做“自我归因偏差”的问题,总是不愿意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而是寻找解释自己行为的理由。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做错了一件事,大家也都这么说,自己还总能找出各种理由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直到自己看到事情的真相。因为人的记忆很不靠谱,我们总以为现在跟当初记的是一样的,所以必须建立一个知识体系。这样的话,做任何事都按照这个体系来,因为做事依靠系统还是最靠谱的。
个人知识管理里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的部分是心智模式,而心智模式抛除人情、事理外,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思考的方式, 回归到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上,一个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个是提高将这种能力迁移到新情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能力, 通过“定”“选”“拆”“建”四个步骤,不断的循环反思,我们的思考方式自然能够逐渐的丰满起来,心智模式也相继成熟起来,进而做到真正的个人知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