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不慎丢失一只耳坠,昨天同事告诉我在办公室的地上找见了,失而复得的惊喜感。
1.
这是一对和田碧玉的圆珠吊坠耳环,一直很喜欢。这两年经济紧张,购物频次降低了很多。很多时候,装饰类并无大用,但又真心喜欢的物品,通常都是达成了某些重要的目标,用来给自己的周期礼物,或是朋友之间传情达意的相互馈赠。
有一只碧玉戒指,是第一次实现年度早起目标和副业收入目标后,送给自己的礼物。早先和它配套的,是一对椭圆形的碧玉耳环,每次佩戴它们,都会觉得又美又幸福,看见它们,仿佛就看见了自己日复一日的坚持,以及发自内心的热爱。
前两年去韶山出差,在宾馆不小心遗失了钱包和那对椭圆形的碧玉耳环。工作时间紧凑,来不及细细找寻,向来大条,丢东西早成习惯,也没太往心里去。只是戒指就此孤单,没有耳朵上摇摇晃晃那份呼应了。
2.
今年某次,陪朋友去玉器店挑礼物。店家原本歇业,特地赶来,盘旋一气后并没达成交易。见店中不甚景气,一整天没开张又花费了时间,想着让老板讨个彩,我挑了一对现成的碧玉耳环提前做生日礼物,付了个定金。
回家后,看到老板留言说,耳环你不用补差价了,差额的部分当是送你的礼物。默默收下这份好意,感动之余,内心有一种隐隐的亏欠感。源于人生海海,我也没有更多可以给对方的,而对方却总是给我更多。
写到这里,看到在这个故事当中,我还有粘连感。(粘连这个主题值得单独写文,记号先)
3.
那天下班回家后,再次遗失了耳环,就自然的开始找。衣服上,房间里,车里,地板上,都没有。又打电话拜托同事帮找,也都没有。第二天跑去找搞卫生的阿姨,请她帮忙留意。碰巧遇到同事问及首饰的事,出于倾诉,又说了丢耳环的事。
过了两三天,已觉得找回无望的放弃中,突然被问首饰的同事告知,无意间在她们办公室的地板上找见了。
意外之喜中,回观我对玉器的态度,早期的时候,在喜欢中带着很多虚荣心。不仅仅因为玉器们呈现的能量状态,让我不由自主心生欢喜,还因佩戴后,似乎能平添“贵气”和“优雅感”。
和李老师结婚的时候,没要钻戒,没要婚礼,没要彩礼,要了一只飘紫的冰种和田玉手镯。
看,那时候,除了“贵”和“好看”,我还想要“爱”和“我很重要”,以及像石头一样“恒久的爱和重要”。
不过同时,于我而言,镯子并不是没有生命的石头,当真的和它在一起的时候,我常常看见它圆环里的流光溢彩,真是美啊。在我眼里,它是有生命甚至有意识的活物,那是一种很深的连接感。仿佛从很久很久以前,几万年也许几十万年前,它就一直和我在一起,今生的相见,只是久别重逢罢了。哦,老伙计,原来是你,只因是你。
4.
真正剥离掉虚荣心,是在生活特别艰难的时候,我曾去当铺想要当掉镯子变现,或到咸鱼卖掉,但都未果。在以利为要义的商人眼里,玉器并非好流通的硬货。原来我以为无价的东西,只是在我的世界。而过去追逐的那些“贵气”和“优雅”,对我的世界,真正全无紧要。
玉器它们就只是石头,本质上,和衣服是用来穿的,房子是用来住的,茶叶是用来喝的,一样。是我赋予它价值,它才值得。
于是就这样,那只镯子一直在我的手腕上。但对于手上持有的其他很多物品,无论贵贱高低,我都开始慢慢断舍离。留下的,基本都是日常用得上的,以及真心喜欢的。
这次丢失的耳环,对我来说,并非生活必需品。偶尔需要它们来点缀一下平凡的生活,更多时候,也可以没有它们。所以丢失的时候,顺其自然的找;没找见,也并无大碍;失而复得,也挺好。
昨天的书写,浅浅带到“见自己”是最棒的约会,并没有细说我个体的体验。有伙伴留言说,看了个寂寞。
今天的故事里,借由这个失去又得到的过程,我想,应该是表达了某部分的“看见自己”。
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借演员传达了他心目中一个人成长的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下,见众生”。
人这一生,见自己不易。偶尔惊鸿一瞥,是生命中难得的馈赠,如能时刻照见,已然宗师。即使是和心爱的对象约会,体验的也是自己内在的愉悦和满足感啊。
所以,这还不是最棒的约会吗?
感谢简书关注月灵儿的朋友们,以后所有自由书写会在公众号“月灵儿”上首发,简书随后更新。小说创作会在公众号独家首发,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