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在南方一个老四合院里度过的。院子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每到夏日,浓密的枝叶便会织成一张巨大的绿网,将毒辣的太阳筛得只剩下细碎的光斑。而我最忠实的伙伴,便是在这光影间跳跃、变化的——我的影子。
那时的我总觉得,影子是有生命的。清晨,它会被朝阳拉得很长很长,像一个瘦高的巨人,默默地跟在我身后。我迈着小短腿在院子里跑,它也跟着我跑,我停下来,它也立刻定格,仿佛在耐心地等我。我会故意踩自己的影子,看着它被我“踩扁”又立刻恢复原状,觉得好玩极了。
奶奶是院子里最慈祥的老人。她总爱搬一把竹椅坐在槐树下,手里摇着蒲扇,看着我和影子玩耍。有一次,我蹲在地上,看着自己的影子歪歪扭扭,不禁有些沮丧。奶奶笑着说:“傻孩子,影子不丑,它是你的好朋友,会陪着你长大呢。”说着,她伸出手,用手指在地上做出各种造型。瞬间,墙上便出现了一只展翅的雄鹰,一只蹦跳的兔子,还有一只开屏的孔雀。我看得入了迷,原来影子还能这么神奇!
从那以后,奶奶就成了我的“影子魔法师”。每天傍晚,当夕阳将天空染成温柔的橘红色时,我们便会在院子的白墙上“演”皮影戏。奶奶的手指灵活地舞动,墙上的影子就活了过来。我们一起编故事,有勇敢的侠客,有美丽的公主,还有调皮的小猴子。我的影子,有时是侠客的马,有时是公主的小狗,在奶奶创造的世界里,我和我的影子都成了故事里的角色。
我渐渐长大,开始上学、搬家,离开了那个充满回忆的老四合院。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挡住了阳光,我的影子也似乎变得模糊而匆忙。我很少再像小时候那样,停下来和它玩耍。直到有一年,奶奶生病住院,我赶回老家看望她。
病房里的光线很柔和,我坐在奶奶床边,握着她干枯的手。阳光透过窗户,将我们的影子投在洁白的墙壁上。奶奶的影子瘦弱而苍老,我的影子则挺拔而年轻。奶奶看着墙上的影子,虚弱地笑了:“你看,我们的影子还在一起呢。”
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在四合院里的日子。奶奶的手指虽然不再灵活,无法再变出各种可爱的动物,但她的影子,依然静静地陪伴在我的影子身边。我学着小时候的样子,伸出手指,在墙上做出一个小兔子的形状。奶奶看着,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嘴角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终于明白,影子从来都不是孤单的。它是光的使者,是记忆的载体,更是陪伴的证明。奶奶的爱,就像那永不消逝的光,而我和她的影子,无论相隔多远,无论时光如何变迁,都会永远交织在一起,温暖而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