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和妈妈去逛街,如果看到大商场有扶梯,一定要跑进去坐上去再坐下来,觉得特别有趣。后来我们那个小地方也有了电梯,第一次坐的时候因为失重还有点眩晕。以前我们那儿的建筑都不高,但是都修了电梯,我常常觉得很不解,因为坐电梯上楼的时候已经足够爬楼梯上去了。
后来我上了大学,学校的主教学楼有电梯,但是一至六层是不停的。除非上课在六层以上,否则只能选择爬楼梯了。人长大之后,惰性也大了,很多时候一起爬楼梯的同学都会向我抱怨学校的电梯设置不合理。其实我个人倒是觉得无所谓,因为事实上,我很不喜欢电梯在很低的楼层停,因为停的楼层越多耽搁的时间也越多。在图书馆的时候,如果不去四楼以上的楼层,我更愿意爬楼梯,因为更能节省时间。
现在上班了,我要坐电梯到十五层,这么高的楼层爬上去当然不现实。写字楼不好的一点就是上下班的高峰期人非常非常多,我在逼仄的空间里,情绪很容易变得急躁,每次看到电梯因为停在第二层、第三层的时候,就特别想把设计电梯的人打一顿,也对那些连这么一点点楼梯都不愿意爬的人有点轻视,觉得他们真是懒死了。
或许设置低楼层不停会产生一些成本,或许停了低楼层有些用户就会提出反对意见,种种原因,电梯可以在每一个楼层停靠。
那些在低楼层上班的人,宁愿浪费一点时间在等待上,也不愿意节约一点时间去爬楼梯,因为爬楼梯比坐电梯要累得多。
反应到现实生活中,似乎很多人都愿意选择轻松而低效的工作方式,而不是辛苦却高效的工作方式。但是轻松的那条路上,总是会很拥挤,看似轻松,事实上与人挤压在一起才更辛苦吧。
当我们要到达低层楼的时候,和众人一起去哄挤电梯,还不如选择踏踏实实地走楼梯。什么时候选择坐电梯呢,那一定是你要达到高层的时候,爬楼梯的效率比不上坐电梯的效率。
学习也是这样吧,根据目的地的不同去寻找不同的方式。打基础,就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踩在实地上,延伸,就选择方法用最轻松最高效的方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