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
1. 记录时间;
2. 管理时间;
3. 统一安排时间。
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位管理者,要想有效就必须能将时间做整块的运用。
读后感:这样效率会很高,在项目中如何能做到,还需要思考。
如果真想影响别人,那至少需要1个小时以上。
读后感:有效的沟通,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需要充分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知识工作者只能自己制定工作方向,必须了解别人期望他做出的贡献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对必须使用其知识成果的人的工作状况,他也要有足够的了解。
读后感:比较重要,尤其是对于自己的上级领导需要充分的沟通。以便能够达到领导的期望。
知识工作者要想取得成果和绩效,就必须着眼于整个组织的成果和绩效。
读后感:意思是要每一位团队成员能够关注整个组织的绩效输出,从而体现自己的价值。
只要是遇到人事问题,他们总是决定得很慢,而且常常需要经过多次考虑,才能最后定案。
读后感:非常重要。之前发生过,组长替换的安排,安排的没有问题,但是并没有和替下的充分沟通,导致人员的离职,很可惜。后续要注意。
管理时间:
1. 首先要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这些事做了也是浪费时间,无助于成果。
2. 时间记录上的哪些活动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又不影响效果?
3. 管理者自己可以控制并且可以消除的,这项因素是管理者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
1. 首先要做的是,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远见而产生时间浪费的因素。
读后感:重复出现的事情,需要特别注意。在流程或者组织安排上去规避重复出现。
2. 人员过多,也会造成时间浪费。
判断人数过多的标准,将时间的十分之一花在处理纠纷和摩擦上,花在处理争执和合作等问题上,人数就过多了。
读后感:此类事件,是否有可能是职责不清导致的,也许在职责再清楚,也有交叉的地方。是否是人员主动意识的问题?
3. 另一个常见的浪费时间的原因,是组织不健全。其表现就是会议太多。
4. 最后一项浪费时间的因素,就是信息功能不健全或者是信息的表达方式不当。
统一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