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你有一双清澈的双眼,奔跑起来,像是一道春天的闪电,想看遍这世界,去最遥远的远方,感觉有双翅膀,能飞越高山和海洋;
许多年前,你曾是个朴素的少年,爱上一个人,就不怕付出自己一生,相信爱会永恒,相信每个陌生人,相信你会成为最想成为的人。”
——《你曾是少年》
2018年的第一个周,微博和朋友圈被“我的18岁”话题刷爆。像是一场盛大的仪式,怀念所有人跑过的青春岁月。
最后一批90后度过18岁生日,“九零”一代全部成年。
泛黄的相片,青涩的面孔,时间这么快,我们走得也那么快,终于有机会,停下来回头看看。有的十八岁,叫“闯荡”和“奋斗”;有的十八岁,背负升学的重担;有的十八岁,承载着重生的故事;还有的十八岁,是没来得及看遍这个世界的遗憾……沉浸在过去,渴望在过去找到那双闪着光芒的眼睛,又一步步远走于过去,带着一腔热忱,摸爬滚打,勇敢又小心翼翼地触碰另一片星空的另一片星光。
十八岁这一年,是时间的分界线。分界线的左边,我们还太小,年少轻狂,想征服全世界;分界线的右边,我们又太老,儿时回忆,成为了十几二十年来,最甜蜜的印记。
2018年,大一。2017年,18岁,高三。
所有的高三都千篇一律,做不完的试卷,分析不完的成绩,听不完的苦口婆心,还有心中那个遥遥无期的梦想。每天晚饭后是最可以放松的时间,几个人围着一面墙,那面墙上,写着近三年各高校分数线、高考倒计时,还有,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未来目的地的,那些看不见的巨大希望。
后来,一场考试,一场谢师宴,我们笑着哭着跟这里说再见。再后来,听说,全班达成那面墙上写着的目标的,寥寥几人。有的人成了黑马,成绩惊人,去了他从未曾想过的学校;有的人失意,难过和遗憾,更多的,是不甘;更多的人是坦然接受,填报志愿,剩下的就是漫漫等待。
现在终于明白,就算你原本羡慕南方的江南烟雨,最后却去看了北方的大雪纷飞,那些高考错过的题,那些过往留下的遗憾,它们会变成勋章,在你的生命里闪闪发亮,照亮你前行的路。哪有那么多的如愿以偿,正是这一步迷人的阴差阳错,让你走上一段你没有规划过的人生,因为努力过,往后的故事,就一定不会亏欠你。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怀抱不一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为不一样的事情忙忙碌碌,这离家的大半年,还算过得不错;我们从全国各地回来,又换了新的故事,坐下来谈天说地,那些陪你闹过疯过哭过笑过的人,都已经慢慢长大,过上了他们喜欢的生活,拥抱了他们想要的明天。模样逐渐棱角分明,妆容逐渐精致喜人,看着他们,却分明还是当年那群扬言要书写传奇的孩子。
还记得一个朋友高中三年立志去武汉,高考过后的她最终还是留在了省内。我问她,后悔吗,朋友没有说话,她最纯粹的笑脸就是最好的答案。
其实,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不管时间如何流逝,我们都还是那个一腔热血说要闯天下的少年,只是时间磨去棱角,时间沉淀冲动,时间还打磨出了我们独一无二的模样。只要心中的梦想的不灭,我们就依旧是少年,正如《缝纫机乐队》的结局,乐队站在已经成为废墟的大吉他雕塑下,跟所有摇滚迷一起,将摇滚梦的火把燃烧到底,生生不息。
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
愿你天黑有灯,愿你下雨有伞。
愿你走出沙漠或山丘,归来仍是少年。
传媒学院 新闻传播学类 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