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所关心的利润,本质上是关心这家企业的未来。但是在利润上有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企业当下的生存问题,这就需要现金流量表来进行补充。
有研究发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每4家破产的企业中,有3家是盈利的,只有1家是亏损的。不要惊讶,盈利的公司也是会破产的。你可能还没有想明白,为什么盈利的公司也会破产呢?我给你解释一下利润和现金之间的关系,你就明白了。
一般来说,一家企业的货款运作是货到就付款的,但随着经济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需要通过现金折扣、商品折扣等来维持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一些客户就要求延期支付运费、货款了。假设主营业务成本为5000元,其利润会增加1.5万元,但是现金呢?没收到一分钱!!!因此现金没有任何增加。所以你看,利润中包括了一部分没有真正拿到手的现金。再假设这时这家企业有1万元的银行贷款到期了,那就要面临破产了,因为这笔业务目前只增加了利润,但并没带来任何的现金。
其实,利润和现金之间存在着错位关系,终究原因可以说这是会计惹的祸。因为会计准则规定,合同一旦签订,服务也已经提供了,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就需要在会计上作这次服务的收入和利润相对应的会计科目。可是现金呢?得等到对方真正打款的时候,才能记录。会计准则之所以这么规定,是为了满足收入和成本之间的配比(matching)原则。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财务思维。你可能会好奇,会计为什么要强调配比原则呢?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不使用配比原则,而是等到实际收到现金再记录利润,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试想一下,假如你是某企业的CEO,你喜欢这种方式进行操作吗?肯定不喜欢的。因为这种方式不能准确反映铁路公司在一段时期内的经营情况,因为客户要半年之后才会把钱打给公司,那么在这半年里,账上看不到这笔业务,那在CEO考核的时候,“你这段时间你竟然什么都没干“,没有业绩,你也就拿不到任何奖金。。。
所以,会计制度为了强调付出的努力和所获得的成果之间相匹配,用财务术语说,叫“权责发生制”,就遵循了“配比”原则。当然,配比原则的一个后果,就是导致了利润和现金之间的错位。我们之前说过,会计制度有局限性,这就是其中一个局限。 说到这儿,你肯定觉得既然现金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那么肯定是越多越好啊。但真的是这样吗?财务上用来衡量现金持有水平的一个常用指标,叫现金比率。(现金比率=[现金+短期投资]/流动负债)其中,现金就是我们平时认知里的现金;短期投资就是可以短期内赎回的投资,比如你放进银行去买理财产品的钱;流动负债指的是那些一年之内企业要支付的钱,包括尚未付给供货商的钱、尚未支付的员工工资、短期债务等等。 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比率平均是20%。也就是说,如果一年内要偿还的债务是100块钱,那么公司一般只会保留20块钱现金,并不是我们想象的100块钱,甚至更多。不过这是平均水平。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如果一家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这家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要显著高于其他公司。你看,搞会计出身的人,确实更加谨慎。
而全球上市公司中,谁现金最多呢?苹果公司。2017年底苹果公司有2851亿美元现金,比德国外汇储备还多。可是苹果因为现金多,反而遭到很多批评。
一些投资人就曾公开批过苹果CEO Tim Cook:“如果拥有两千多亿美元的现金而不去使用它,就是一种犯罪行为。”为什么这么说?财务学者们认为,企业持有现金过多,其实在向外部传递三个危险信号。第一,说明公司没有好的投资机会,导致有钱没处花,只能放在银行赚取利息。这是效率最低的一种现金使用方式。第二,说明企业融资困难或者成本高。研究发现,小公司和信誉差的公司现金持有比例更高,因为小公司更加难获得银行贷款,而且贷款利息更高。这就好比说,一个人只有申请不到信用卡的时候,才会特别依赖现金。第三,过多的现金容易导致企业乱花钱。这个不难理解,如果你钱包里有很多现金,你就总惦记着怎么买买买。如果你钱包里就几块钱,你也就不会老想怎么花钱了。
所以,企业的现金并不是越多越好。
我们刚才说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比率平均是20%。如果公司有100块钱债务,但手里只有20块现金,那另外80块怎么还呢?别忘了,公司持有现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足够的钱偿还短期债务。但是短期负债指的是那些一年内要偿付的债务,而不是明天马上就要还的钱。公司资产里除了现金,还有存货和应收账款,也就是从客户那里获得的回款,这些也都是很快可以变现用还债的。所以只要所有的这些能快速变现的流动资产总额,高于流动负债,企业就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