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教育旨在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提高个人素养,它应该像学步车一样带着学生一步一步走稳人生路,而竞赛则像是语文教学路上的快乐音符,让语文课堂不再乏味。
成绩这一亘古不变的标准,一直像是压在孩子胸口的大石,有些孩子因力大无比举起大石而洋洋得意,有些孩子因抱不动这块大石而自卑怯懦。
语文的世界就是有着无数方块字的世界,这就注定了语文成绩不会迅速提升,也不会快速下降的命运。随之而来的语文课堂也不愠不火,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常像是扔进了无底深渊的石子,没有回应。
展示,展示自我,充分展示自我!也许老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生充分展示,回答完问题的赞许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成就感。到底怎样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呢?我在心里思忖了很久,学习《三峡》这一课时,我决心试一试,忍痛割舍了一节课,想看看能不能刺激孩子们近乎麻木的神经末梢。听完课文朗诵后,我让生自己速读课文,准备朗读竞赛。听到“竞赛”二字,孩子们的眼睛里闪出一道奇异的光,“竞赛?怎么竞赛?”我淡淡地说“比谁读的快”霎时间,班里爆发出大声如雷霆般的读书声,可是再大的声音也掩盖不住他们中规中矩的朗读速度。
第一轮比赛,小组间比赛,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参赛。孩子们很自卑,都在推举别人,过了两分钟才选出四位选手。读完整篇课文,四位选手所用的时间差不多,2分钟左右,虽然这不能称之为快速。“再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朗读,准备好后同桌互相计时,检测朗读速度。”班里朗读的声音小了一些,偶尔有几个孩子因自己的朗读速度超过参赛选手而欢呼。
第二轮比赛,孩子们不推举别人了,手举得高高的,给自己争取机会。新的四位选手的朗读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分钟左右,第一名只用了49秒。
“再读三分钟,咱们举行个人赛。”班里一片嗡嗡声,显然,他们在速读中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已经掌握了速度的技巧。想要读的快,要注意换气,大声诵读很浪费气息,这是首先要摒弃的。我发现很多孩子在速读之前像潜水员一样,猛吸一口气,开始背诵,缓缓吐气,匀速发声,气息快用尽时还要竭尽全力吐出最后一口气,生怕会耽误0·0001秒。
第三轮个人赛,每个孩子都举手了。“认为自己可以超过49秒的同学请举手。”三分之一的孩子把手放下了,这也许是很久以来沉淀的一种习惯——自卑。这轮比赛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我不禁相信了一种说法,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30秒、24秒、18秒……班里有一个孩子,总是不服气别人比他读的快,读了一次又一次。就在他稳居冠军时,他认为还可以刷新自己的记录,最终以11.4秒的速度读完了全文,获得了“神速朗读冠军”。
竞赛还没有要停止的趋势,下课铃声已经响起,孩子们都抱怨“下课了?老师,你拖堂吧,我们继续!”“这节课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是我听到的最美的抱怨声。
本打算浪费一节课给他们一个闹腾的机会,来调动课堂气氛,没想到他们却给我一个震惊,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精彩的语文课堂应该不断创造新的震惊,作为老师也该不断地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