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2020就要走到尽头,一个学期的工作也即将告一段落。细细回首与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除了一如既往地抓学生的阅读、背诵,带着他们一起看绘本,我还做了哪些不同于以往的事呢?
脑中首先涌出的三个字是——写周记!对,这个学期我们一直在坚持写周记。请允许我把它称之为写作的苗头。众所周知,语文的核心无非读、写。至于何时培养孩子的阅读,何时培养孩子的写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
我以为前者是越早越好,婴儿期就可以。而后者,最好小心操作,谨慎为妙。每个人都能写作,但不是每个人都乐在其中。对于小学生而言,一旦内心植下了“好讨厌写作文”的念头,以后的每一次练笔都会成为痛苦的来由。不得不说启动写作的时机、方式都很重要。这也是我为什么不主张家长在一年级时就让孩子每天写日记的主要原因。
面对常有家长问“孩子写话弱怎么办?要不要让孩子每天写日记?要不要让孩子上辅导班?”之类,我总是安慰她们不要过于焦虑,以尊重孩子意愿为主。我实在担心她们的操之过急会扼杀了孩子们的兴趣。还等不到三年级正式开始学写作文,一个个就都泄了气。
其实,我很早就在思考,从一年级的看图写话到三年级的作文,二年级这一年的过渡与衔接我该怎么做?一方面是要加强孩子们的写字能力(以前教过的学生中因为好多字词不会写而导致畏惧写作的确有人在),一方面也要有意识地训练他们的写作思维,不能总是只会依赖看图表达吧。
想来想去,写日记确实是一种不错的形式。但凡事物极必反,日日都记,太过频繁,肯定不行。毫不犹豫地,我把写日记改为了写周记。
利用某个周五的一节课时间,我给孩子们示范了写周记的格式与要求,当场口述了一篇范文,然后,怀着既是期待又是忐忑的心情布置了本学期的第一篇周记写作任务。
没有规定话题,也没有要求字数,只要他们能写出自己这一周里的某件事或者某种心情就可以。有两天充裕的周末时间,我相信他们一定都能完成。
周一收上来批阅并做反馈时,我把书写与格式当做第一评选标准,对大部分符合要求的同学进行了表彰。看得出来,他们都挺兴奋。高期待、低要求,我一直牢记于心。对于第一次的作品,我千万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除了分类别表扬,比如哪些人字写得工整,哪些人错别字少,哪些人字数写得多,哪些人内容写得有趣等等,我还择出几篇在全班进行了朗读。
许是尝到了甜头,第二次布置写周记时,每个人都心领神会。不少同学有意识地开始寻求有意思的故事来写,也有人开始在写的过程中拿出了字典,不想出现错别字就自己查字典。这些都是我在点评他们周记请他们自己分享经验时得知的。
记得有一次周末,恰逢国庆中秋双节之际,班上将近百分之八九十的同学周记都写了自己节日期间的生活趣事。仔细阅读中,我突然意识到,呀,这不就是同题写作吗?虽然我没有统一主题,可是他们不约而同了呀!
由他们的这种举动,我心中也诞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何不试试同题写作?如果由我规定主题,一来可以让他们集中观察与注意素材收集,省得每周都是随心所欲地写自己的吃喝玩乐写作业,太乏味了。二来也可以训练训练他们的文字组织与思维逻辑,看看会不会有人跑偏,离题万里。
细一思考,如果直接给出标题,又觉得与写作文相差无异了。他们才二年级,能写出命题作文??难度大了点吧。纠结之中,刚刚教过的课文《黄山奇石》让我找到了解决之道——出示中心句!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就是在开头第一段给出了中心句,然后接下来所有段落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句来写的。学完课文后,我问他们是否明白了什么叫中心句,一半的人连连点头,一半的人茫然无措。不管了懂没懂,先试试再说吧。我这样想。
“这个星期,我们班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周五下午布置周末作业时,我把这句话写在了黑板上,并告诉他们这是本周周记的中心句,也是开头第一句,接下去他们就不能再写在家吃了啥玩了啥,必须得写班上的一件奇怪事了。具体什么事,他们回去后好好回忆,好好思索。
或许是我这学期除了上课就没有再特意接近过他们,对于他们课堂之外的事还真是知之甚少。第一次给定了中心句的周记收上来,我竟然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收获。他们真的都写了发生在班上的一件“奇怪”的事,原来,一间教室藏着这么些故事啊!真是歪打正着,原本是想训练他们的写作,竟无意中打开了一扇走进他们内心的窗户。
无疑,在班上反馈点评周记时,我也提到了他们所写的内容。并以此为话题和他们进行了一些交流和讨论,也算是一种思想教育吧。不是有人说过,一门语文课,思想品德、主题班会全都含在其中了。
体验到了初次的成功,以后的周记都由我给定中心句也就顺理成章了。仍然不讲写作技巧,也不跟他们提过多要求。只是让他们围绕中心句写,如此而已。那么,如何提升写的水平呢?
我唯一做的只是在评价上下功夫。如果有人书写字迹不工整,我就说“怎么办,老师不认识你的字啊,你每次读给我听吧!”如果写得太短,我就说“老师好想知道得更多一些啊,你写这么少,我们读得一点都不过瘾啊!”如果有人全文没有标点,我就说“谁来帮忙啊!这个句子太长太长,老师一口气读不完啦,要晕倒了!!!”至于格式不规范的,我就直接把一些写得标准的、规范的张贴在教室后墙,让他们自行观看、对照,知晓、改正。至于错别字太多的,我就把周记拍照传到电脑屏幕上,发动大家火眼金睛来找茬……
如此,一周又一周,一篇又一篇。直到昨天,读完他们每个人所写的本学期的最后一篇周记,才惊觉,变化与进步尽在其间。拼音替代少了,标点不符少了,语言表达更流畅了,抒发心情更自然了。甚至觉得他们对分段都有了安排,写作中还隐约出现了详略意识。
更为重要的是,昨天我发给他们一张米字格的书写纸时,很多人说“老师,不够写!”可我实在没有准备多的纸张,第一次在班上让他们写周记,我以为一节课时间,一张纸差不多了。更有几位同学表示,周二研学回来当天自己就在家写了一篇日记。
原来,是我滞后了。周二的活动,我到周五才作为主题来布置。难道,以写周记来记录自己的生活这一方式已经无形地潜入到了他们的意识之中?
如此来说,写作,其实也不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