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
元代大儒柳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著作等身,德隆道尊。少年时,他就与众不同,拾金不昧的故事,广为流传。元代“儒林四杰”之一的黄溍,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对他无不称赞有加。
黄溍在《元故翰林待制柳公墓表》中这样写道:“公幼有异质,颖悟过人。尝侍泗州府君谒神祠,得旁人所遗金珠可值万缗,密伺其人复至而还之。泗州府君大惊,知其器量不凡,期以远。”
他的宋濂在《元故翰林待制承务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柳先生行状》这样写道:“先生素有异质,虽未成人时,即不苟取。尝随高邮游神祠,拾人所遗金珠,可直万缗,密伺其求而还之。高邮惊异。”
这里要稍微说明一下,文中“尝侍泗州府君谒神祠”、“随高邮游神祠”所提到的“泗州府君”、“高邮”,就是柳贯的父亲柳金。柳金,字时声,宋咸淳6年右科进士,任高邮县令。
两处记载,都是说柳贯,从小拾金不昧,体现出与众不同。他与父亲柳金曾在父亲江苏高邮任上,一起拜谒神祠。少年柳贯,恰巧在路边,捡到遗落的一大包金珠。他没有占为己有,而是在路旁不动声色的等候,直到失主张皇失措,四处寻找时,物归原主。
古话说得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柳贯少年拾金不昧,加上他后来的勤学苦读,博学多闻,转益多师,正直为人。虽然历经磨难,最终成为一代大儒。
柳贯,是我的21世先祖。一般读者,知之甚少,我来作一简单介绍。
柳贯(1270-1342),浙江浦江通化乡横溪(今属兰溪)人。元代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与虞集、揭傒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有《待制集》、《上京纪行诗》等著作传世。先后任江山教谕、昌国州学正、国子助教、国子博士、太常博士、江西儒学提举、翰林待制等职。
晚年,柳贯退隐山林,宦游时省吃俭用购买的藏书,悉数运回家乡“乌蜀山房”,“饮水著书,拄笏看山”,还创办了蜀山书院,亲授门徒,培育人才,得意门生就有宋濂、戴良、王袆、危素等人,皆为一时之才俊,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
元至正元年(1341),年逾七旬、德高望重的他,被朝廷征召重用,任翰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他不顾年迈体弱,再次入京为官,由于操劳过度,不幸于第二年(1342)的十一月初九,病故于任上,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柳贯“一生坐受饥寒攻”,但他“坐拥书城”,他的道德文章,深深影响了我、温暖了我、激励了我。
1996年3月14日,我循先祖之足迹,“北漂”京城,游学北大,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精神寻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