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画面编辑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关于分析影片的作业,我看过的电影很多很多,思考半天,决定重温一遍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
《山楂树之恋》是在2010年上映的,由张艺谋执导,周冬雨、窦骁主演。记得我第一次观看是在刚上初中不久,那时对于爱情影片没有那么深刻的理解,然而再次重温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20世纪70年代,一个漂亮又文静的城里姑娘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教材。静秋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孙建新,可以说老三和静秋是一见钟情。
因为静秋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分不好,“文化大革命”时很受打击,母亲在学校工作也不被人尊重,导致她一直很自卑,她害怕老三欺骗她,起初常常躲避。
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在地质勘探队工作,是个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一点点融化着静秋的心,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
在西坪村时两个人互生情愫,在山楂树下作下约定。等静秋回到城里,老三也经常调班去看她,开导她、帮助她。两个人的爱恋就像山楂一样,青涩而又甜蜜,干净到让人不忍心打破这份美好。
静秋母亲发现后不同意两个人现在恋爱,希望等静秋有了安稳工作之后再说,老三同意了,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
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
影片根据艾米的同名小说改编,但静秋和老三的爱情故事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他们的爱情故事其实非常简单,但正是在“文化大革命”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才造就了他们爱情故事的不平凡。
《山楂树之恋》从整体来看是一个单一的故事,因此线性剪辑可以明显的看出故事的发展脉络,在影片中的时间跨度等方面都采用了黑幕的过度手法,利用字幕将推动剧情的的发展。不难发现,影片中的每一个黑幕都让静秋和老三的感情故事有了更深的层次,黑幕的使用不但没有突兀的感觉,反而体现了在文革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感情的内敛和朦胧。
整部电影中山楂树就像是一条线,将所有的故事串联起来,以山楂树为开始,也以山楂树结束,就像是一个象征。这就像是在提醒我们即使在黑暗的时光里也不要放弃希望,也象征着静秋和老三的爱情就像山楂一样,酸涩却又干净纯洁。
对于爱情,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但静秋和老三的爱情让我懂得了“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真挚的感情没有磨灭,生命是短暂的,而爱情是永恒的。有一个可以思念的人,就是幸福。”
影片中有很多个细节打动着我,静秋在医院大门外等候,示意让老三回去,老三只是退了几步,假装离开,继续观望。相爱,就是两个互相放心不下的人。老三在弥留之际,在天花板上放了静秋和自己的照片,可以每天望着,仿佛时间又回到了从前。结尾老三的骨灰永远的埋在了树下,静秋和老三的爱情寄托在树下,并且随着树永世长存。
也许打动我的是故事情节,也许是一种情怀,但就是这种浅浅的、淡淡的,让我看到了与其他影片的不同之处,是宝贵的、是难以释怀的。简淡而丰饶的活着,简淡而丰饶的爱着。
从前的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老三生前把他的日记、写给静秋的信件、照片等都交给他的弟弟保管,并交代他,如果静秋过得很幸福,就不要把这些东西给她;如果她爱情不顺利,或者婚姻不幸福,就把这些东西给她,让她知道这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倾其身心爱过她。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这是听过的最美的情话。如果说两个人的相遇是偶然,那么两个人相爱更是不易,其实慢慢会明白,互相喜欢的两个人无法在一起,也许是人生的常态。
20岁的我,还没人与我过说“我爱你”,但我也很向往爱情,向往纯洁的爱情,不管是像任何一本小说,还是像过去的老电影,只要是两个灵魂的碰撞就会觉得很幸福,真正的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我喜欢你,情之所至,义无反顾,飞蛾扑火,致敬那些为爱勇敢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