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绑除弊 让实干者轻装上阵

     当“指尖上的任务”“文山会海”“证明围城”逐渐从基层干部肩头抖落,一种久违的轻松正在田间地头、街道社区悄然生长。《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实施一年来,这场刀刃向内的变革正以看得见的方式重塑着基层治理生态。

     减负实绩,体现在基层干部舒展的眉宇间。曾经被各类报表、迎检、打卡挤占的工作时间,正回归到服务群众的实事上;曾经耗费在“造盆景”“凑数据”上的精力,正转化为解决急难愁盼的真功夫。这不是抽象的统计数字,而是社区工作者能多敲几户家门、乡镇干部能多跑几片田地的切实改变。当基层干部从“围着表格转”变为“围着百姓转”,减负便有了直抵人心的温度。

      制度刚性,彰显于破除积弊的雷霆之力。从明确发文办会的硬杠杠,到严控督查考核的总闸门;从清理“责任甩锅”的糊涂账,到遏制“数字形式主义”的新变种,一系列制度藩篱的建立,让减负工作从运动式治理走向常态化规范。这背后,是中央层面对形式主义“零容忍”的坚定态度,是对“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的庄严承诺。

      深层变革,孕育在担当作为的清风里。减负绝非减责松劲,其内核是破除束缚担当的枷锁。当“动辄得咎”的顾虑被容错机制化解,当“处处留痕”的焦虑被科学考核替代,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便如春泉涌动。减负的终极价值,正是要激荡起“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澎湃动能,让实干者放下包袱,让奋斗者轻装前行。

松绑除弊,方能轻装奋进。当基层干部的心思真正花在老百姓身上,当干事创业的活力充分涌流于治理末梢,减负的深意便在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它最终将化为万家灯火的温暖、乡村振兴的希望,汇聚成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最坚实的足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