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基教育走过了13个春秋,在我从教20年里,多次与之邂逅。由此,才有一个最便捷的与名师大家亲近的机会! 从幼教到小语 ,这些年一路学习下来,发现教育都是相通的,“大道至简”,名师大家的课堂都是极其朴素的。朴素的人,朴素的教具,朴素的对话,让人感觉教育好简单,就像在跟孩子玩一样!
“玩”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轻松”!
名师的课堂上老师不会高高在上,不会一脸严肃,不会为了压力山大的教学任务追着孩子们走。他们从课堂导入,到课中,到课后都会给孩子创设一种非常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不知不觉拉近了老师的距离,然后“亲其师,信其道!”
幼教名师施碟飞的课堂《疯狂的椅子》《好玩的布袋》,课前,他总是从蹲下身子和孩子们的握手认识开始,“你好,我是施老师,你是?”这一个环节,他会从头到尾,一丝不苟的和每一个孩子握手,认真的彼此认识。像朋友,像兄弟,像外交,课堂从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注,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开始,一下子创设了轻松的气氛,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
课中,为了给孩子们的跳跃设置障碍,施老师直接躺在地上,两条腿张开闭合,变成一个大鳄鱼嘴巴,这种不受任何束缚的师幼互动课堂,让老师和孩子们都无比的轻松愉快!
小语名师管建刚的课堂《音乐之都维也纳》,课前没有问好,没有起立,甚至没有惯常的课堂导入,直接在大屏幕上出现了三组词,从检测预习的读词开始。这样朴素的开头让习惯了观看各种炫酷开头的老师们有了一种不适应,可回过头想,又有了一种久违的亲切。学习本是老师和孩子心灵神会的一件事情,去掉这些华丽的包装,留下最朴素,最本真的课堂。这样,少了一种对立,多了一份轻松!
“玩”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快乐”!
快乐一:求而不得,再求之!
这种快乐不是没有困难,没有挫折的简单快乐,而是有困难有挑战,或者因为受到了挫折而有了挑战的目标而快乐!
何捷老师的《商量》,当孩子们排着长队,都扮演“小明”,跟扮演脾气不好的同桌“小义”,商量“先走一步”时,他们真是绞尽脑汁,用尽了各种妙招,什么“蛋糕法”“道歉法”“交换法”甚至“下跪法”都用上了,却一个个地都被可恶的“小义”拒绝,听课的现场,因为“小明”各种奇思妙想和“小义”的各种拒绝,爆笑阵阵!此时,上课的老师是快乐的,“小明”是快乐的,“小义”是快乐的,孩子们是快乐的,听课的老师那种对孩子们的天真和老师的幽默智慧感同身受的快乐,更是胜过看一场喜剧电影!而孩子们也在快乐的笑声后明白了,不是每一次的商量都会那么顺利的,我们还得想办法!所以为孩子设置障碍,被孩子们逗乐的何捷老师还有一个别名“语文老顽童!”
快乐二:我比老师棒
这种快乐不是放纵孩子的低级快乐,而是将教育的智慧蕴含于无形的高级快乐。
管建刚老师《音乐之都维也纳》,在第一个检测预习字词的环节,出现了一个“2200”,孩子们都念成了“两千两百”,管老师给孩子们纠正,他的江苏口音“2”,总是说成“呕”!台下的老师一片笑声,也让我想到了抖音里面一个搞笑的老师给孩子正音视频!
这样的普通话怎么能成为一个名师呢?
课中,当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童音一次次的朗读散文优美的句子的时候,管老师也开始拜师学艺,拜孩子当师傅,又让别的孩子来挑战自己的师傅,孩子们的朗诵越来越深情并茂,挑战和被挑战中,一个个也找到了自信。台下的老师都被他们动听的声音陶醉了,此刻,我们不再纠结于管老师,一个口音“呕”,因为人无完人,一个好的老师的标志就是能够教出比自己更优秀的孩子,让孩子获得快乐的同时,增强自信,从而更加尊重自己的老师。而此时管的缺点也成了他容易被人记住的特点!
快乐三:游戏
游戏在幼儿园的课堂是习以为常的,可是有见过在五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也玩游戏的吗?《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中,管老师竟然多次和孩子们玩起了游戏“围绕”,老师跑到哪里,几个孩子紧跟着凑上去,围绕在他的身边。管老师敢于放开自己,在五年级的语文课堂玩起游戏,孩子们很轻松,很快乐,更直观地加深了对“围绕”的理解。
快乐四:意犹未尽
孩子们总是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念念不忘,好的课堂时间总是过的很快,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仍然会意犹未尽!
管建刚老师《音乐之都维也纳》连续两节课上了下来,孩子们下了台,都像忠实的粉丝一样,口里念叨着课堂上的中心词“围绕”,簇拥着管老师求合影。快乐的笑声,引起我们课间休息的老师驻足观望。这种快乐,这种追捧,这种意犹未尽是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喜爱!
活动结束以后还念念叨叨,喜不自禁的情景,在很多次名师的课堂后都会有,如《打字机》孩子们离开的时候一直在念:“哒哒哒哒,叮!哒哒哒哒,叮!”这正是孩子们玩的开心,意犹未尽的表现!
“玩”的第三个特征就是“人多热闹”!
名师的课堂,绝对不是老师个人炫技的秀场,也不是几个孩子的鹤立鸡群,一枝独秀。他们的课堂上人很多,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孩子,有聪明的,有愚笨的,有勇敢的,有胆怯的,有口齿伶俐的,有笨嘴拙舌的……!
施老师《疯狂的椅子》里,那个每一次轮到自己跳,鼓起十足的勇气也不敢跳,总绕道走的孩子,让你看到了他的胆怯和可爱;何捷老师《商量》里,那个坐在最后一排,个子高高却不善言辞的女孩子,每一次挑战和脾气不好“小义”商量,轮到自己,她都说不出一句话,每次她仍然乐此不彼,何老师说:“没事儿,她每次上来了又下去,还是挺开心的!”这种挫败,是在老师温柔地注视,或者假装的严厉下,她并不会因此而自卑。相反,因为自己的参与,同样也得到了成长!
很早以前看过一副漫画,一个好老师的课堂孩子们有方脑壳,圆脑壳,尖脑壳,扁脑壳……一个菜鸟老师课堂孩子们都是“方脑壳”!
一场课下来,你会发现同样的设计,在成都的孩子这堂课一定和在上海的孩子这堂课不一样,成都的孩子口里会说出“玉林串串香”,“老爸是耙耳朵”,上海的孩子绝对说不出这样的话!而这种呈现都是因为老师给了他们互动、表达、参与的机会。此时,才不得不佩服老师的教育智慧!
大量的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在这种互动中你才能看到思维的碰撞,发现了一个个不一样的孩子,同为老师的你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从而反思自己,有多久因为忙于琐碎,没有真正关注过孩子的需求,认真倾听过孩子们的心声了呢?
这就是对人的关注!也正因为孩子有了机会,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更多的色彩!
名师的课堂是轻松的,愉快的,学生参与度高的,就像在跟孩子玩一样,悦生又悦己,他们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孩子。
名师的课堂就如一串项链,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个夺目的珠子,而老师就是将珠子串起来的那根线,几乎看不到他,却又不可或缺。
而这,就是艺术背后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