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也来谈一谈《歌手》(原《我是歌手》)。
作为一档音乐节目,它和文化艺术相关。而文化艺术与人的精神发生关联,且它本身就是精神产物。只要是关乎文化、关于精神领域的内容都是笔者感兴趣和想探讨的。
作为一个现象级的电视节目,《歌手》对受众的精神影响是广泛的。虽然也是一项为市场而生的商业产物,但它本身并不是直接商品,而其市场价值由它的内容质量所决定,也即精神价值。
任何面向市场的文化艺术作品,都得先具备一定的精神价值,后才能获得经济回报。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小说等都被包含其中。
但社会上不少急功近利的人,对这两者的先后关系存在误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内容质量。只是通过一些肤浅的符号进行炒作,是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功的。就算一时赢了市场,也会因缺乏精神营养价值而丢了口碑。
《歌手》(原《我是歌手》)已连续播了六季,最近一季《歌手2018》也在上月落下帷幕。在这六季里,先后出现过各段年龄、各种身位、各类风格的歌手,他们以各自的水平在这个舞台上一一绽放。作为一个竞技类节目,名次自然排在首位,他们以各自的表现收获不一的成绩。
笔者认为:《歌手》比赛比的就是思想。或者说,要想在《歌手》舞台上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思想。
02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什么是音乐。
笔者并没有学过音乐,所以不会从专业考究的方向挖掘,而是进行一种最直接而感观的解读:音乐就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表达。根据这个解读,它包含了两点:一,它富有思想情感;二,它是一种表达。说到“表达”,就还有延伸开来的第三点:与“表达”相对应的“倾听”,也即双向精神交汇。
这个定义虽然是笔者的个人理解与阐释,但笔者认为它正揭示了音乐的本质属性,而音乐的本质属性来源于或者立足于生命的本质属性。所以,作为生命,任何人都可以尝试感悟,而不一定非要专业才行。
只要认识到了音乐的本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歌手。也只有先理解了这一点,《歌手》里的歌手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也就是说,要把唱歌当做一种与观众交汇的思想情感的表达。
第一,你要带着一首歌的思想情感;第二,你要尽情表达;第三,你要有一种我在表达给观众听或者观众在听我表达的双向交汇意识。纵使是一场唱歌比赛,但比的不是“唱”得多么厉害(即所谓的“唱功”),而是如何将一首歌的思想情感向观众表达并获得对方的心灵回应。
这种表达就是一个歌者的思想水平的体现。思想水平越充分,唱的就会越好,成绩也就越理想。
一直以来,人们总爱用“唱功”这个词来形容歌手的水平,这是非常糟糕的一大误区。“功”这个字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一种操作性的技能,从而错误地引导大众以技术高低去评判一个歌手。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毕竟普通观众对所谓的唱歌技巧并不十分明了。更恶劣的影响是对歌手的误导,让其认为技巧是最重要甚至唯一的,而将所有心思都放在“技术”的打磨上,却偏离了音乐的本质,即对思想情感的用心表达。说到底,唱歌并不等同于技术,灵魂才是!如果说一定要有个“唱功”的说法的话,那也应该是承载着思想情感的演唱表达能力,一种展现灵魂的能力。
优秀歌唱作品的本质,就是歌者以这首歌的思想情感与听众进行精神的交流,从而令听众获得一种心灵的共鸣或感动。它绝不是通过高超的“技艺”或热闹的氛围就可以达到。
技艺应该是表达的一种工具而不是根本,而热闹虽然有时可以感染受众,但只是情绪上的感染,而不是心灵上的感染。干瘪的高音和沸腾的音响往往是一些歌手为达到效果所使用的手段,但却未必富有真正的力量。如果具备足够的思想情感,软曲细调也可以“雷霆万钧”。
总之,唱歌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项艺术,而艺术始终离不开思想(情感也属于思想的一种),所以说到底,思想才是根本。与之对应对唱歌水平的评判也应该是以思想打动人心作为标准。
03
笔者认为唱歌包含了软件和硬件两个部分。硬件有唱的操作能力(比如高低音的驾驭等)与音色(或好嗓子)。上文说的唱功从“功”的本义出发的话,理应划分到硬件里。而软件就是思想情感。综合起来,唱歌就是软件通过硬件呈现。
现实里有五音不全但唱得很有感觉的人,也有唱得很有感觉但音色难听的人,还有会各种发声、音色也动听但像机器人一样麻木、唱得并没感觉的人。当然了,也有既五音不全又音色难听且唱得还没感觉的人。
毫无疑问,以上几种都无法打动听众,也都不是有唱歌水平的人。前两种有一定的软件但硬件不足,第三种硬件具备却缺乏软件,最后一种什么都不具备,完全不是唱歌的料。因为软件是隐性的,硬件是显性的,所以第三种情况优势相对明显(而不是“好”)一些(很多情况硬件最初领先软件,但也只限于最初),这正是人群里大多所谓会唱歌、去表演或参赛的那类人,但其实是不够的。
尽管唱歌是一个低门槛的活儿,但同时具备软硬件从而真正优秀的人非常稀少。只有这种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师。
以大家非常熟悉的两位歌星来举例:萧亚轩与蔡依林。这两位都是笔者非常喜欢的歌手,也是可以拿来进行软硬件对比的很好的例子。
首先,作为天后级的歌手,两人基本唱的能力自然都具备。加上笔者不是音乐出身,不懂唱歌技能,所以这方面硬件不提,就说另一个硬件——音色。其实萧亚轩的音色并不优秀,而蔡依林的音色可以用完美来形容。但是前者却可以做到几乎与后者平起平坐,靠的就是软件。
从她对歌曲尤其情歌的演绎就能感受出来,当年一首《最熟悉的陌生人》感动了无数人。纵然是歌曲本身的精神能量,但也需要歌手很好呈现。
插一句题外话,大家都知道萧亚轩谈了无数的帅哥男友,这一来体现了她的眼光即鉴赏力(“思想”的一种)不错(虽然未必一定成立),二来也说明了她内在魅力(包含了“思想”)的强大。笔者也曾设想:倘若我是一个女人,哪怕外表很丑,照样什么样的帅哥都可以得到。这纵然是一句上不了台面的玩笑话,但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的思想软件的强大。
蔡依林的硬件明显强于萧亚轩,但在思想软件上尚有欠缺。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业内人士评价蔡依林:外强中干。他们感受到了那种感觉,但没抓住本质。其实,这个“中”就是内在思想软件。
或许蔡依林未必没有内在思想(从她近两年的真人访谈来看,她也越来越意识到思想内在的重要性而在努力提升内涵并表现得不错),但从她的作品呈现来看,至少如此。不能说蔡依林的音乐就是肤浅的,那也是一种艺术和文化,甚至也是一种思想。但从深刻度来讲,她作品焕发出的生命力是较为单薄的。一个占据天后位置十几载的顶级歌手,除了热闹与流行,却没能留下多少真正深入人心的不朽作品,这一点非常可惜。哪怕过去了二十年,我们再来重听《熟悉的陌生人》,内心依然会收获感动,但是《舞娘》不行!它只生存在当时的潮流文化里。
如果说蔡依林得靠那些符合年轻人潮流取向的风格路线才能走到到今天的位置,那么如今她已经到了这个高度的时候,真的需要一些深入内心的演绎和富有灵魂的作品,才能成就她真正无人能及的歌坛地位。
否则,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她的地位看似强大实则并不厚重。就像一直处于瓶颈期一样,总让人感觉差那么一点而无法抵达制高点,她只差这最后的一个升华。不然,她可以成为甚至超越顶级天后——林忆莲,一个既有着完美音色又不乏思想灵魂的歌坛高手。
在任何一个领域,决定一个人高度的不是所谓的实力或者地位,而是灵魂!
04
再回到《歌手》这个节目。
在历年所有参赛歌手当中有两位笔者最为欣赏,因为这两人都体现出了不俗的思想水平,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或者说,为你“揭秘”为何这两人能够取得好成绩,答案就是因为他们富有内在软件。
他们就是邓紫棋和华晨宇。
看过《歌手》的观众都知道,他们基本每次都拿好名次,并最终都是歌王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在有那么多优异歌手挤破头争取的环境下。
先说说邓紫棋,这名被称为《歌手》史上最大的“黑马”。邓紫棋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她具备了文章开头归纳的三点。
首先,她几乎每首歌都饱含思想情感,这是前提。让歌曲成为自己思想情感的载体,才能更好地演绎。然后觉得有很多的思想情感可表达,那么在选歌上游刃有余并一举命中。每场的机会那么珍贵,真正富有内在的人,会是那种我有好多好多的选择一次根本不够用的心情。但是大多数歌手,却感觉选歌好难。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笔者都恨不得去替他们选且毫无压力。如果你觉得选歌很难,则刚好暴露了你精神的空洞与思想的局限,你不输谁输?
另外,她的这种思想水平还体现在对歌曲的编排上。有三个明显特征:一,在高潮部分增加张力,让高潮更加强烈,自然会更加撞击听众心灵;二,将歌曲做出层次,最大程度地契合并丰富人的心理感受,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凸显爆发点;三,结尾处进行升华,升华是高潮的递进或者主题的点睛,都能将听众的心灵感受推至极致。
其次,有了饱满的思想内容后,她做到了充分的表达。每一个颦蹙、每一个皱脸、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姿势,无一不显示着歌者的灵魂投入;每一个高起、每一个低收、每一个停顿、每一个回旋,无一不发挥着歌曲的精神力量。这一切她都做到了。
观众们或许不懂什么叫做音乐,但是能感受到的就是一个字——“爽”!这就够了,音乐的意义不就在于此么?不必听那些专家点评得如何头头是道,只需记住音乐就是给人的心灵带来感受,你的感受才是王道,胜过他人的所有理论!
最后,她有一种与观众发生精神交汇、向观众展现自我的强烈意识,一种类似于你们好好看我的或者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并且能够打动你们的感觉。而不是禁锢在一个独立的作品里面,我只是在完成它。后者这种麻木的单向的表演,没能与观众搭建起心灵的桥梁,也就无法与人进行灵魂的碰撞,自然不会获得共鸣与认可。
大凡有思想才华的人在舞台上都会有这种心理,他们不怕“丢丑”、不觉怯场,而是十分享受舞台,迫不及待地想向观众表现自我,并且相信自己会精彩绽放、打动观众、赢得喝彩!
这三点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综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思想水平。只有具备了这种水平,才会呈现出打动人心的作品,让观众在获得共鸣或感动的同时,也获得了他们的认可。
只要你富有想法,世界都为你开道;只要你富有情感,心门都为你开启;只要你富有灵魂,生命都为你喝彩!
许多人认为邓紫棋只是因为高音技巧,甚至更夸张地认为这个节目就是拼高音的,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至少是表面与狭隘的。T某某、Z某某、还有Z某(男)一样具备高音能力,也一样唱过高音,但并没有取得多少效果。就像邓紫棋本人在某次采访中说的那样,高音不过是表达情感的一个手段。这一点,笔者深为赞同。
无论高音、低音,甚至变音,都只是歌唱表达的工具,如果在某个位置高音能够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为何不用它?反过来,如果因缺乏想法而没能很好运用,或者因缺乏灵魂而本身冰冷干瘪,那么再好再频的高音,照样没有用。黄绮珊也是这个道理,把那首《离不开你》唱得如此荡气回肠与深入人心,靠的就是一种灵魂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是通过高音带来的,但绝不只是因为高音。
再来说一下华晨宇,许多业内人士口中的“天才”、“怪才”。这些说法虽有些夸张,但是有几分站得住脚的。他同样做到了上面三点:富有思想情感,表达倾心投入,注重精神交汇。对于最后一点,记得节目中提到,观众越多他会表现越好,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乐于向观众展现与观众发生心灵交汇的心理。然后在舞台上,怎么非日常常人形象的“出丑”怎么来,既不刻意为之,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这正是真正有才华的人有别于和脱颖于普通人的地方。总之,笔者同样很欣赏和认可他,所有真正具有思想才华的人理应得到世人的认可与称颂。
虽然不是每个观众都欣赏华晨宇的作品,但是他作品所蕴含的精神能量是不可否认的(而且笔者想在此隔空告诉华晨宇及天下所有有个人思想和艺术特色的人,不必受世人影响,更不必迎合世人,坚持自己的思想,坚持做自己,你的不同或许正是你的卓越所在!你的“短处”正成全了你的长处!),因此获得优异成绩。总之,歌曲打动人心的不是有形的操作部分,而是无形的思想。就像一个人,外表固然得力,但思想才是根本,哪怕外表普通,如果富有思想(包括了人格魅力),照样会对其心动。
世上毕竟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在丰满度与能量度上,邓紫棋更为出色,而在艺术升华层面,华晨宇更为突出。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富有灵魂的人。
这两个人都是创作型歌手,可能有人会说是专业带来的优势,其实不然。创作并不是靠专业,而是靠思想。与华晨宇同期的一个歌坛前辈同样是创作型歌手,几十年下来各种曲风运用得心应手,但是思想度不够,同样差强人意。思想才华带有一定的天分项,努力和专研可以令你做到超越常人,但是离高度始终会差一些。
除了这两位年轻人,还有一位也是笔者看好的,他叫曾一鸣。曾一鸣在情感的饱满度与曲调的层次度上非常棒,笔者第一次听他唱歌,就被他的内在情感与演绎想法所折服。因为笔者也是一位情感饱满的人,所以他成为笔者心中最为欣赏的歌手之一(虽然有人针对曾一鸣时而出现的“出口成狂”颇有争议,但是笔者理解这种心理。那未必是一种缺乏素养的体现,而是一种害怕遭受不公平埋没而迫切想向世人证明自己、绽放自己的呐喊与声张,要知道他常年是相对被埋没的,而他有内在实力支撑,这是一种思想的自信力量,虽然笔者也不认可、不建议这种外在表现,但对其内在根源表示正向理解)。情感作为思想的一种,由于它更感观鲜活,因此它的力量更厚重,也更容易令笔者内心动容。可惜的是曾一鸣没参加过《歌手》,无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他的这股精神的美好能量。
最后补充一点,大凡有思想或者才华的人往往都拥有一颗纯真的心。 邓紫棋刚参加节目时有一个细节,她说来参加《歌手》大家互不见面并假装去参加其他节目,这把她逗得像个孩子一样地笑着说。这是一种纯真的心理才会感受到的小小的愉悦。虽然笔者看过她在别的综艺节目里,也暴露出有小自私、小任性的一面,但我们都是人,自然具有多样人性的其他成分,但并不妨碍内心的纯净与童真。
不谋而合的是,华晨宇也具有同样的特质,每个看过他节目的人都清楚他孩子气的一面。哪怕是装的,但是他选择以这点来“装自己“,至少也代表了他具有这样的一种价值追求。
就像追求善良比善良本身更有意义、追求真理比真理本身更加重要一样, 人作为社会性、群体性物体,需要这种正面而美好的价值导向与理想追求,才能构建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态,收获人性美好所带来的生命愉悦。
总之,要想成为一个真正富有思想或者才华的人,必须拥有一颗纯粹而美好的心灵,才能充满内在的能量,实现真正的造诣,因为思想才华是为正面的精神价值而生!
05
据最近流传的网络新闻,《歌手》可能不再举办,本篇文章就当做对所有在《歌手》舞台上为我们带来美好精神能量的歌手而致敬,为所有在《歌手》舞台上发生过的美好灵魂交汇而喝彩!
感谢这些歌手为我们带来过温暖、感动、愉悦及力量,也感谢每一个用心倾听的自己,心灵不曾枯竭地收获着所有的精神美好!
最后,祝愿那些优秀的歌手,以他们思想与情感的力量,为这个时代、为所有的生命带来更多的精神财富;也祝愿更多的优秀歌手被人们看到,让思想才华不被埋没而释放出璀璨的价值;还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永葆鲜活的灵魂,让心灵得到灌溉、让精神得到滋养,从而令生命更加美好而丰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