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再地呼唤,世界固执地沉默,我们的生命与它无关,我们的痛楚与它无关,最终我们发现,世界真的只是一架荒谬的机器,于是我们渐渐变成了放弃世界的局外人。”因为这句话,我选择读这本小说,把读5万字的时间,分给了阿尔贝.加缪 。合上书,再回顾这句话,很想感谢它,让我走入1940年,去听加缪质朴的语言、坚定的信念。
全书共两部分:母亲的葬礼和自己的监狱生活。通篇的文字简单到像在写流水账。起初心不在焉地看,渐渐,便将自己带入了主人公默尔索的身份中,代入了默尔索的冷漠和冷静。
“人们永远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这是默尔索的生活态度,乍听有点消极。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为什么不是积极、努力去争取更美好的明天呢?个人感觉是着眼点的不同,在默尔索的眼中,他在意的是感知的魅力,在意的是眼耳鼻舌身带来的各种体验,用比常人敏感的神经,去享受阳光的温暖、水波的荡漾,玛丽的爱情,并为之满足。
生活带给人什么呢?做了三十多年的人,我能深刻感受到,当快乐到来的同时,痛苦随之而来;我曾设想过并深深惧怕死亡,因为留恋身为人的快乐。我考虑过信仰、寄托过虚无的希望,渴望根除痛苦,但同时也担心过,快乐会不会随之一同消失。
追逐内心的平静,也许是一种寻求心灵解脱的方式,可,平静只是为了不烦恼,那快乐呢?人如果没有快乐,活着又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习惯于活着?
“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默尔索在即将离世时给自己总结如此,这份坦然和淡定,实在令人折服,这份坦然和淡定来自哪里?我想是满足,这种满足感应该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无从修炼。
我向往默尔索的坦然,坦然且不贪婪,他并不留恋苟且,认为体验到了爱情,感受到了世间冷暖,已经足够,没有惋惜和留恋。母亲的离世,他没有不舍,只有祝福;自己的即将离世,没有挣扎,只有坚定。是的,与其寄希望于他物,不如强大自己的内心!
看你在狱中的仰望星空,看你在狱中的细数回忆,乐趣依旧,依然可以感知到美好。真想走近你,握握手,打声招呼:“同类,你好!”
因为我也这样,陷入回忆,回忆美好的事情,打发无聊的时间。甚至偶尔,遥远的嗡鸣声会让我产生迷幻感,失去年龄感、有那么一秒的时间,清楚感觉到自己还是小时候,在院子里,看葡萄藤下的毛毛虫摇晃脑袋......
好赞同默尔索的观点,幸福在哪里?在于为可以感知这个世界,美好的气味、灿烂的阳光、美妙的音乐,以及可以用微笑和泪水保持和世界的顺畅循环。
默尔索很坦然,且不贪婪,他并不留恋苟且,认为体验到了爱情,已经足够,没有惋惜和留恋,从母亲的离世,他没有不舍,只有祝福;从自己的即将离世,没有挣扎,只有坚定感谢曾经拥有的一切。
我们一再地呼唤,世界固执地沉默,一切都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