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bilibili萌熊书斋视频,文字稿整理。)
之前说想开一个《红楼梦》一声两歌之女性悲歌系列,这期内容也可以算这个新序列的序章吧。
上期我们聊了《红楼梦》的作者自比于女娲留下的补天石。
大家有没有发现女娲是《红楼梦》开篇的神话中唯一直接写明的属于中国传统神话体系的远古神祇。
除了女娲故事的明写,还有一处共工故事的暗写,之后会分析。
其他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警幻仙姑神瑛侍者绛珠仙子都是《红楼梦》独创。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下女娲故事背后有哪些玄机。
女娲在我们脑海中应该主要与两件事情有关。一件就是《红楼梦》书中提到的补天。
《淮南子•览冥训》中说:往古之时,四级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意思就是远古时候,天塌地陷,九州崩裂。火蔓延而不息,水泛滥而不止。同时人还要面临猛兽和凶鸟的威胁。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砍断大龟四足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来阻洪水。
最终得到的结果是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了。
另外一件事就是造人。“女娲造人”这个神话最早出自《楚辞•天问》中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直译过来就是:女娲的身体是谁制造的呢?
意思是我们都知道人是由女娲造的,于是屈原就问,谁造的女娲呢?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屈原造了女娲。因为正是由屈原这一问,才衍生出了后世一系列关于女娲的神话传说。
你可能想问,既然之前没有这些传说,屈原又是怎么知道女娲这个神的存在呢。
我(博主)个人猜测屈原这句话很大可能并没有指向哪一个具体的神。
他的逻辑很可能只是说:人皆由母亲诞育,那么谁诞育了世上第一位母亲呢?
这其实是古人对人类起源追溯的一种哲学式思考。
不过后人思考来思考去,也没思考出啥结果,干脆就把女娲作为世上第一位母亲的名字吧。
《说文解字》中说:“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于是“女娲”这个词就与化育的概念锁定了。
《淮南子•说林训》中说:“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
从这句话来看,女娲造人的过程还有其他诸神的帮忙。
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被广大人民接受。我们听到最多的应该还是来自于《太平御览》的“女娲抟黄土造人”的说法。
当我们把女娲做的两件事合在一起看,就会发现其中是有内在逻辑的。
补天是很辛苦的,它不仅要炼石,它还包括了重新把天撑起来,还要治水和驯服鸟兽。
女娲造人本来就已经很劳累了,为什么她还是主动承担起了这份工作呢?
因为人类是女娲的孩子啊!
如果女娲不承担起这份职责,那么受苦受难的都是她的孩子,而母亲不会看到孩子受苦置之不理。
除了造人和补天,女娲还做了其他事情。
人造出来了,怎么延续下去呢?当然要繁衍生息。
《风俗演义》中说:“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
《后纪二》又说:“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祈为皋媒之神。”
就是说女娲为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女娲也就成为中国神话传说中最早的婚姻之神。
《世本》说“女娲做笙簧”,传说中女娲制作的这件乐器也和青年男女的爱情与婚姻有关。
所以在最早的传说中,女娲不仅是人类的母亲,也是音乐之神,是爱情之神,也是婚姻之神,还是送子生育之神。
从这些传说中,我们可以窥见最早的母系崇拜的思想意识。
在秦汉以后,出现了女娲和伏羲为夫妇的说法。在此之前二者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一些历史研究者认为,盘古和伏羲传说的产生,是父权社会话语体系对母权话语体系的入侵和抢夺。
是因为母权制让位给了父权制,所以女性不得不将开辟神的位置让位给了父权制。
《淮南子•览冥训》中说:女娲补天之后“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
方是矩尺,绳是墨绳,象征女娲制定了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础秩序。
但汉代以后的伏羲女娲图中,就变成了伏羲执矩,女娲执规了。女娲由一位独立的女神变成了伏羲的老婆。
在《红楼梦》的神话故事中,没有采用后者的说法。
它肯定并且强调的是:女娲这位远古女神,这位人类母亲,创造了人类并帮助人类传承下去。
造人并教给人类爱情和婚姻制度,为人类治理好洪水,驯服了猛兽。
当女娲完成了此等不世之功后,便离去了。
一种说法是这种离去便是死亡,可是女娲的死还不太一样。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处栗广之野。”
意思是女娲死后,她的肠子化为十位神人继续守护着人类。
还有一种说法是:女娲乘龙驾云登上九天,向天地汇报了自己的工作之后便隐退了。
《淮南子•览冥训》中说:女娲“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重万物。”极力赞颂了女娲的功绩。
然而女娲自己却选择了: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
就是说女娲从不彰显自己的功劳,也不炫耀自己的声名,她把自己隐藏起来,认为自己只是顺应天地而为。
从上面所有这些故事中,我们很容易能够看到女娲这位远古女神身上的一些特质和力量。
第一:孕育生命的贡献和辛劳。
第二:战胜自然的智慧和勇气。是她拯救了世界,恢复了世界的秩序,让人类得以生存下去。
第三:鞠躬尽瘁的精神。
她不仅诞育生命,她还教给自己的孩子们制造乐器,为他们带来艺术和爱情,为他们确立好婚姻制度,教给他们战胜自然的方法和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则。
直到她的孩子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延续下去,她才舍得离开。
即使在她死后,把身体化成神继续守护着她的孩子。
第四:她做出如此“上际九天,下契黄垆”的功绩,却默默无闻,从不彰显自己。
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字,我们看到的哪里是一位远古女神呢?
我们看到的是我们身边每一位最平凡也最伟大的母亲。
是为人类传承做出巨大奉献和牺牲,却在数千年间几乎失语,在史书中被一再忽略的女性群体。
这就是为什么《红楼梦》的故事,必须要由女娲补天留下的一块补天石来讲述。
自从女娲离去之后,自从女娲的创世神地位被让渡之后,人类不再崇拜女性,也不再欣赏女性的强大和独立。
人类让女性裹起小脚残害她们的身体;
人类为女性立起牌坊摧残她们的精神;
人类让女性囿于闺阁限制她们的才能;
人类一边建立所谓的女德对女性群体进行规训洗脑,
一边创造出大量贬低性词汇对女性群体进行污名化。
人类再也看不到女性的智慧、力量、贡献和牺牲,除了这块女娲留下的补天石。
这块补天石,他知道女性如何创造了世界,他见证了女性是如何拯救了世界,他亲身体会到女性的伟大和无私,他继承了女娲时代对女性崇拜的思想。
只有这样一块补天石,
只有他的眼中看到口中讲出
才会有《红楼梦》里如此特别的故事呈现,
只有在他的故事里
女性群体才会成为被书写的主体
女性才可以被书写的如此生机勃勃
换个别的石头,即使同样是贾家的故事,恐怕也不是这样的写法,大观园一众女儿们大概率不会那么有魅力,也不会那么让人心疼。
换块石头来讲,
很可能
阿凤变成纯粹的恶妇不见其机智泼辣
黛玉变成刻薄小性不见其才情风华
宝钗变成恶毒腹黑的心机婊不见其骄傲聪慧
金钏儿乱说话教坏主人死了活该
晴雯刻薄得罪人死了活该
司棋偷情不守规矩死了活该
尤三姐竟敢嫖男人不守贞节死了活该
芳官不干活还敢犯上死了活该
所以啊,即使他写出来又如何呢。
这世上有几人记得女娲的功绩
看到女娲的奉献
又有几人愿意去理解补天石呢?
世上有几人有耐心去探寻女性灵魂深处的闪光~欲望~痛苦和挣扎
世人更爱的不过还是
在大观园一众女儿中选妃罢了。
女性啊
仿佛永远都在被凝视被指责
女性仿佛怎么做都不对
却有几人思考
她们为何做如此选择
有几人想过
她们所受的惩罚和指责
是否远远超过了她们的过错
又有几人质疑过
这套默认的对女性评判的标准和惩处的机制
是否公平合理呢?
我曾经见过,有人说既然前面写了女娲补天的故事,那么賈家的故事中是不是应该有角色对应女娲呢?
然后大家就开始讨论到底哪个角色是女娲下世。
有人说是贾母,有人说是元春,有人说是探春,有人说是刘姥姥……
我个人觉得她们都是,事实上这本书的每一位女性都继承了女娲的力量和精神。
贾母的舐犊之情
元春的终身守护
可卿的死后嘱托
阿凤的殚精竭虑
探春的自我牺牲
黛玉的情深不悔
宝钗的念念不忘
她们哪一个不是女娲精神的再现呢?
包括刘姥姥为儿孙甘愿以己娱人
这种行为的背后难道不是撑起自己儿孙那片小小天空的伟大母性吗?
也许正是因为作者人生中有幸结识了这些女性,并被她们的智慧和奉献精神打动,他才能比别人更加理解女娲故事的真谛,他才敢于自比补天石。
在上期说过甄宝玉代表作者看破的那部分人格,补天石代表作者执着的那部分人格,也就可以理解了。
作为个体,作者既然看懂世间功名利禄的虚妄,他当然可以如甄宝玉悬崖撒手一样,做到放弃对个人世俗前程的追求。
但是他不可以放弃对这个故事的书写,因为他是补天石啊,他是世上留下的唯一一块补天石了。
如果他不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留下去,还会有谁来做这件事呢?
这不是他个人的荣辱,这可能是千年以来历史的书写者对女性群体做出的唯一一次补偿。
你说他怎么能够不执着,他怎么能够放得下?
所以他说:我之罪固不可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其短,则一并使其泯灭也。
这就是为什么我个人极为排斥性转的说法。
虽然我认同影史说,但即使《红楼梦》有影射,又怎么可以简单粗暴地将影射说成原型?
这世上书写帝王将相的史书杂谈还不够多吗?可是以虔敬尊重的态度,为女性群体立传的却只有区区一部红楼而已呀!
数千年的沉默和隐忍,难道连区区一本红楼都不能够留给女性吗?
难道连这世上唯一一块女娲留下的补天石,也要一并毁去吗?
难道毁去这块补天石,女娲造人和补天的功绩,以及历史上那些熠熠生辉却无法驻留史册的女性可以被永远地抹杀吗?
这种公然置换《红楼梦》中女性作为故事主体的行为,与汉代以来对女娲作为女性创世神的神话故事的篡改何其相似啊!
结合现实来看,女娲的故事以及围绕这个故事所发生的一切发展演变的过程,似乎就变得更加有趣了。
在补天石的石生中,只有两段经历:一段是女娲的故事,一段是賈家的故事,请问这两个故事,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从表面看,前者为虚,后者为实。可这两段故事从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
它们都是在讴歌女性的智慧勇气坚韧的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为家庭和人类社会做出的不可忽视的贡献。
虚实之间,相互映照,共同完成主旨表达。
所以《红楼梦》里最高端最精妙的除了它的文字和思想,还有它的结构布局,真真称得上是的精妙绝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有一位UP叫“称孤道寡单身狗”,是专门从文学结构上对《红楼梦》进行分析的。从这个角度做解读的人很少但很有意义,推荐给大家。
本期内容神话部分参考的是袁珂老先生的《中国神话通论》《中国神话史》《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神话领域有兴趣的话,我个人推荐老先生的书可以至少拥有其中一本。
除非你和我一样有一点收集癖,全部拥有我也不反对,因为每一本内容的侧重点其实还是稍微有一些差别的。
(愿你自信勇敢坚强,愿你能够拥有独立快乐的人生)
20230212
周五古琴课,听到古琴老师一种说法:女娲补天,和历法有关,古阴历以女性周期(28天)为一月,一年13个月,364加一天,365天。女娲补天是补阴历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