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那个你我都魂牵梦萦的方向。
财务自由,更是其中一种你我都非常憧憬的生活。可是财务自由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高档沙发上葛优瘫,想吃点好的就吃点好的,想去旅游的时候去旅游,甚至可以用上一些奢华的物品,仅此而已?
无疑财务自由的人可以轻松实现上面的生活,但从财务自由的总体人群上看,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比没有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更加忙碌,而且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所欲为”对他们来说可能只是一种奢望。
貌似你我理解的“财务自由”有偏差?或者我们理解的“自由”本就有偏差的吧……
01 “自由”是互联网时代的趋势
自由可能是这个时代肉眼可见的最大趋势了。
信息互联网使得信息可以自由高效地无死角传递;移动互联网使得接入互联网不过是触手机可及的事,之后可谓“一切尽在掌中”;区块链技术飞速发展,价值像信息那样飞速传递也可能近在咫尺。
可给你我带来“无限”自由的互联网,同时也使得很多事态越来越失控。你我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相应的黑暗面。
比如审查机制逐渐失效,控制信息传播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破坏性的事物及理念的传播可能更加迅速。新闻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孩过分的早熟,做出一些本不该是一个孩子能做出的事。可孩子往往只是白纸,写什么就是什么,在恶知识传播更广更快的情况下,很多孩子成为牺牲品而不自知。
这可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但事实本就残酷——我们明明变得更“自由”了,为什么结果却感觉依然没有挣脱桎梏?
02 代价高昂的“自由”
信息互联网形成后,大量的信息转移到了网上,知识也不例外。可是知识真的传递到了更多的人手中的吗?未必。
目前网络上干货类的文章和课程并不少见,可是在课程或文章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很有意思的事:干货在有些人眼里成了干货,而在很多人眼里是“智商税”所以根本不觉得有什么必要学。更有意思的是,认为是干货的人坚持学下来的也寥寥。
其实这和在学校时没有太大的差别——同样是老师上课,就是有学生能学好,有的学得一般,也有不愿意学的。互联网提供了多样上课的形式、内容,却没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效果。
你“自由”了,在互联网上:你可以学到更好的东西,也可以玩到更刺激的游戏,一切都是自己做选择;你“自由”了,在互联网上:有买不完的“便宜货”,你可以打白条,也可以张弛有度,一切都是自己做选择。
我们都看的到,互联网是自由的;我们都看不到,这样的自由是代价高昂的、要求严苛的。你我想要的很多,互联网的“自由”也给了我们机会,可相应的后果我们往往难以承受。
你我想要的自由,不过是——想要爽,却不想支付爽背后的成本;想要人前显贵,却同时不想人后受罪——这样的自由是绝大多数人不能承受之重。
03 唯有自律,方得自由
大多数人想要的可能只是廉价的自由,是那种“我想干嘛就干嘛”的自由。可是我们忽略了:
做的任何事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
我们所做的所有行为就像种地,每一个行为都种下一颗的种子,那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发芽、成长,最终会结出甜蜜或痛苦的果实,然后无论你是否喜欢都必须吃到肚子里。
你可以睡懒觉,可以不工作,可以不努力,但是——请承受这些行为可能给你带来的痛苦,好汉做事好汉当。
也就是说,真正的自由,其实建立在你能承受所选择的行为带来的后果的基础上。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如果你追求这样的自由,那么在别人的眼里你可能是这样的——“你对自己真狠!”可在我看来这明明就是对自己的爱惜,因为我想要过上真正自由的生活,那是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状态,为了到达这种状态,自律是必须的。
这世界真正有用的道理都多少违背常识:越是自律,越得自由。唯有自律,方得自由。
参考资料:
- 《失控》
- 罗辑思维第25集